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12岁女孩卧床3年10次手术终站起

作者: 来自:院刊 时间:2007-03-05 文章点击率:

“我记不清做过多少次手术了,妈妈说这次是第10次,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我想上学”,说这话的是躺在北医三院骨科病房、不满12岁的小姑娘柯含。小柯含年龄不大,却因患胸椎骨母细胞肿瘤造成胸椎后凸畸形已丧失行走能力3年多了,其间大小手术做了9次。

2003年4月,被确诊患胸椎骨母细胞肿瘤后,一家人开始了漫漫求医路,曾先后在国内一些大医院做过8次大大小小的手术,但遗憾的是都以失败告终,并在第一次手术失败后,瘫痪在床。

2005年7月,小柯含慕名来到我院,当时胸椎后凸严重畸形,因多次手术,伤口严重感染,致背部切口不愈合,可以看到曝露的椎骨,脑脊液外漏,并伴有40度左右的高烧。我院骨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抗炎治疗,待创面稳定退烧后又行清创术,取出后方内固定,治愈脑脊液漏,控制了复杂病情,但神经仍有压迫,需做减压和固定手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出现骨质疏松,不具备手术条件,遂回家休息,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治疗骨质疏松,之后出现下肢僵硬、痉孪。

2007年1月,为进一步治疗,患者再次来我院,骨科陈仲强教授分析,患者双下肢硬瘫是因骨母细胞瘤手术处出现后凸畸形压迫脊髓所致。但由于患者经多次手术,各方面情况很不好,手术难度极大。首先,9次手术,正常骨组织已经消失,大量手术瘢痕与神经粘连在一起,神经减压十分困难,手术中如何切除瘢痕保护神经是一个难题;其次,多次手术导致患者皮肤条件很差,皮下组织很薄,并有大量瘢痕,再次手术切口能否顺利愈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次,该患者属上胸椎后凸90度,该处存在大血管、重要器官,术中如何矫正后凸又不损伤血管、器官也是手术中的一个难题,以上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另外,患者年龄太小,骨质发育未成熟,椎体比成年人小,固定困难;还有,前几次手术在后凸胸椎前方安放了内固定钛板,螺钉已松动,如何从后路将后凸椎体切除,取出松动的钛板及螺钉也是手术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困难,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手术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难题,曾矫正严重后凸畸形过百例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陈仲强教授决定为这个孩子争取1%的成功希望。为集中精力保证手术成功,陈教授2月8日这一天仅安排了这一台手术,上午9时,小柯含的第10次手术正式开始,陈仲强教授带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江龙海医师为小柯含实施了后路椎板切除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成功分离瘢痕与神经,成功取出已松动的镙钉,成功去除坏掉的椎骨,成功安装人工椎体……下午3点多,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目前,小柯含康复情况良好,神经减压非常充分,僵硬并失去知觉的双腿已能自由活动并恢复知觉,在支撑物辅助下已经可以站起来了。据陈仲强教授介绍,病人因卧床近4年,腿部肌肉萎缩严重,需一年左右恢复锻炼,肌肉力量提高后,应该能自由行走,到那时,小柯含就能实现上学的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