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2013年度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超声诊断科:胃肠道病变超声造影与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增强CT的对比研究

作者:超声诊断科 来自:院刊 时间:2014-11-06 文章点击率:

项目负责人:超声诊断科 苗立英主任医师 项目组主要成员:葛辉玉 谭石 赵博 顾芳 杨雪松 王爱英 刘剑羽

项目目的、内容、技术方案: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超声造影在胃肠道病变方面的表现与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以及增强CT相比较,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制定胃肠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规范、诊断标准及合理的检查路径。

研究内容包括建立胃肠道病变的空腹二维超声、胃窗和肠窗超声、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的规范化检查程序、检查方法和评估体系,减少操作者技术误差,以确保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具有可比性;进行大宗病例的超声造影、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和增强CT的临床对照研究,总结上述方法对胃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制定合理的优选检查路径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将超声造影、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和增强CT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相对照,深刻分析上述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本研究先初步制定胃肠道病变的超声以及CT的检查规范和报告模板,然后再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的预实验,并与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相对比,修订检查规范和报告模板等,最后通过胃肠道病变的超声造影、消化内镜、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和增强CT的临床对照研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上述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总结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胃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制定合理的优选检查路径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项目国内外动态、新颖性和创新性:

超声造影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国外虽有报道,但均为小样本且多为单一技术的应用,缺乏大样本和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在国内,超声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为数不多,仅见少数报道,且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口服超声造影剂下的基础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亦缺乏与其他影像技术的结合。与其他技术相比,采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剂和脉冲反向谐波技术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病变内部的微血管灌注,从而增强了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声阻抗,使病灶边界更清晰且更准确地显示了病变的大小、对周围的侵犯程度,提高对病灶定位(来源于胃肠道壁的哪个层次)和定性(对良、恶性的甄别)诊断的能力,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表面及内部结构,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等,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社会效益:

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通过超声造影这种无毒、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技术进行诊断,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适宜的诊断选择;本研究制定的规范化检查程序,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信任,减少医疗纠纷;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可靠保障,使患者最大受益,增加患者对我院的认可,扩大医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