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2017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

项目负责人:生殖医学中心 刘平(左二)
参与成员:生殖医学中心 常亮、赵楠、王云、田婵、刘娟、王晓晔、王威、魏媛、乔杰
从1位患者的治疗经历谈起...
2012年,王女士已近40岁,在过去的10年内有过两次非常心痛的生育经历:
2001年的冬天,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原本对新生命、新生活充满希冀的夫妻却遭遇了突然的打击,眼睁睁看着孩子在出生后1个月因严重的心脏畸形夭折……
8年后,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孩,但出生不久就表现出喂食困难,孩子的面容也比较特殊,宽宽的嘴、大而松弛的下唇。最让这个母亲担心的是孩子的心脏还是出现问题:主动脉瓣上狭窄,严重的心脏畸形……
经多方了解,王女士来到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寻求帮助。我们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检测,找到了患儿的病因,即威廉姆斯综合征。这是儿科高发的遗传疾病,是由于7号染色体的小片段缺失(1.7Mb左右)引起的,由于片段较小,常规产前诊断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难以检测到。
2013年,这位高龄妈妈怀孕了,来到我院进行产前诊断,孕中期行羊水穿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同时行全基因组SNP array技术的检测,排除了胎儿非整倍体和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孕39周时,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出生后这个孩子身体各项检测均正常。
技术内容
基因芯片又称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能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对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具有突出优势,可识别500Kb-1Mb以上的染色体细微失衡。
根据芯片设计与检测原理的不同,CMA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
aCGH技术能够很好地检出CNV,SNP array技术不仅能够检出CNV,而且能够获得基因分型信息,可以检测出大多数的单亲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家系连锁分析、单体型分析等。
基于此,该技术可以对胚胎、羊水、脐血、外周血、组织(如流产胎儿绒毛、皮肤)等进行全基因组分析。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和传统的核型分析技术比较,SNP array技术具备如下优势:
检测周期短,操作方便,不需要进行细胞培养。
获得信息量更大,能获得全基因组的染色体水平上的剂量改变,特别是检出微小片段的缺失、重复,用于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诊断。
结果判定准确,SNP array有软件系统支持,数字化图标直观体现结果,减少人工主观性的误差。
这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呢?
产前诊断检测:适用于高龄,血清学筛查、无创 DNA 筛查为高风险,胎儿超声检查异常,有先天性异常家族史或曾生育先天性异常患儿的孕妇。
流产组织检测:对流产绒毛组织或胎儿组织进行分析,寻找反复流产和胚胎停育的遗传学病因。
儿科遗传病诊断:不明原因的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多发畸形等疾病。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适用于体外受精治疗人群,尤其是反复自然流产、反复植入失败、女方高龄、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等高风险人群。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适用于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结构改变携带者的PGD。
小结
产前诊断对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病进行合理判断,如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等,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流产组织检测可以查找流产原因,为下次妊娠做指导。
儿科遗传病诊断可以排查原因,及早确诊,以便医生给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为下次妊娠做遗传指导。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可以筛选优质胚胎进行移植,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避免遗传性疾病向下一代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