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喉支气管重度狭窄、肝移植术后的患者曾先生,在我院接受了可视喉镜下声门下瘢痕注射术和喉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术后,曾先生呼吸明显通畅,声音质量亦明显改善,并于4月14日康复出院。
出院之际,60多岁的曾先生激动地说:“奔走数月,最终北医三院耳鼻喉科王丽副主任及医护人员们冒着风险为我进行了手术,我不仅又能顺畅呼吸,且说话声音更大、更洪亮了,太感谢了”。
患者曾先生来自四川,一年前在外院接受肝移植手术,术后10天,因“腹腔感染”再次插管行全麻手术,术后患者自觉声音嘶哑,后来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并且进行性加重。一个月后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出现喘鸣,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不能平卧入睡。
2016年7月初,患者来我院急诊就诊,经喉镜及颈部CT检查,确诊为“喉梗阻Ⅲ度,声门下狭窄”,耳鼻喉科立即为其施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数月后,患者使用气管套管呼吸,间断堵管,并感不适,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喉气管重度狭窄”。2017年4月5日收住我院耳鼻喉科病房。
4月11日,耳鼻喉科副主任王丽主刀,在全麻下为曾先生施行了可视喉镜下声门下瘢痕内注射术和喉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术中,在弧形可视喉镜下,见声门下厚厚的瘢痕导致气道狭窄近乎闭塞,并有肉芽增生。手术先向瘢痕内注射激素,随后置入直径为2cm的球囊,并给予两次囊扩张。退出球囊,见声门下粘膜完整,无撕裂,其喉气管内径明显增宽,声门裂达1.8cm。手术顺利。
据了解,喉气管狭窄的病因以外伤和气管插管为主,是耳鼻喉科的难治性疾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发音功能障碍。以往,气管狭窄的治疗需颈部开口,放置喉模,这种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复发率较高。而采用微创气囊扩张术,创伤小,恢复快,一周左右即可出院。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消化科食道狭窄、耳鼻喉科鼻窦窦口和咽鼓管狭窄。像曾先生这样把软化和消除瘢痕及喉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整合起来治疗喉支气管狭窄在我院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