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院要闻 > 正文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作者:董轩 姜雪 来自:院刊 时间:2020-03-25 文章点击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科研机构加紧开展科研攻关,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我院迅速研究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紧急开展检测技术和产品、临床救治药物、防护用品等研发工作,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针对新冠肺炎的诊治,大家及时积累经验,由乔杰院长、金昌晓书记主编的《新冠肺炎相关专科问题的处理》一书于3月3日出版。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药剂科受中国药学会委托,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并于2月7日在中国知网(CNKI)由《中国药学杂志》在线发布。该共识的英文版本也应国际药学联合会(FIP)要求于2月7日在全球进行发布,为世界范围内抗疫工作的药学保障与服务提供了“中国经验”。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呼吸内科孙永昌主任专家组自疫情开始以来,即对发热门诊、急诊及全院相关科室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细致的梳理、讨论,对专家组讨论后的确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撰写了临床科研论文,研究目的是为描述新冠肺炎在北京地区发热门诊中的占比,并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征做比较,目前已通过预印版的形式在MedRxiv平台上发表。

面向抗击疫情防护用品的重大需求,神经外科、药剂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专家围绕防护、消毒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申请多项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在武汉,乔杰院士密切关注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受邀于2月12日在Lancet杂志上发表题为“What are the risks of COVID-19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风险是什么?)”重要述评,与国际同道分享中国经验。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并被纳入到国家卫健委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而我院援鄂抗疫国家队的成员们,积极通过科技的手段去解决救治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发明创造“体温表的小尾巴”、“污染区便携腰包”、“氧气流量提示牌”、“多模式参与病人护理”等一系列前线科技创新产品。与此同时,通过深入研究,队员们还提交了6份专利申请书。

在整体服务创新过程当中,科研处伦理办公室为疫情高发区一线研究者申请开通VPN,以实现院外登录科研管理平台系统,提交伦理审查申请。开展线上评审、远程视频会审等,有效提升临床研究伦理审批速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动请缨,积极与武汉一线的临床专家交流沟通,组织病历资料的整理录入、协助临床研究方案的制定、完成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院应急临床科研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在新冠肺炎早期治疗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老药新用”焕发潜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李海燕、刘东阳研究团队率先发现羟氯喹具备体外抗新冠病毒活性。我院乔杰院长、宋纯理副院长迅速组织团队,启动我国首个羟氯喹对氯喹的头对头抗新冠临床试验。该试验经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共同讨论并确定临床研究方案,由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临床试验实施管理者进行临床试验,由身在抗疫一线的沈宁副院长担任主要研究者,目前该临床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中。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药理与定量药理学研究室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指导下,迅速与我院创新医学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院、药剂科、生殖医学中心等多个科室合作,展开羟氯喹与氯喹在细胞、动物水平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毒性等研究,还在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的支持下,以模型引导的新药研发平台为基础,为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组织的羟氯喹与氯喹临床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已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IF9.0,感染领域期刊排名前三)发表文章一篇。

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对抗“疫”相关新技术积极向政府申请快速审查绿色通道政策,缩短审查周期,加快专利授权。药剂科一个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脚踏式电动喷雾消毒装置”(ZL 202020233510.4),仅8天时间就获得授权,而该专利也已进入实质性转让阶段。

为更好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服务抗击疫情的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还在已授权的529项专利中,与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一起筛选出6个与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相关的高价值专利,并积极利用北京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推介医院科技成果。

针对神经外科孙建军副主任医师的“风淋眼口鼻防护帽”、药剂科赵荣生主任药师的“一种脚踏式电动喷雾消毒装置”和“脚踏式喷雾免洗速干手消毒装置”运用“招募令”的形式进行推广。招募令发出后,我院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点击量多达4万余次,二十余个企业与我院对接,目前两位专家的创新成果正在样品完善和制备过程中。

转化办公室还充分利用我院作为中关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优势,借助北京市的平台将我院创新成果向外推介。3月17日耳鼻喉科刘俊秀主任医师和麻醉科韩永正主治医生的两个成果被中关村科创平台选为代表,在网上进行了路演和展示。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助力战“疫”

3月18日,央视《中国新闻》栏目将镜头对准我院,播出专题报道《抗击疫情中国加快科研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介绍了我院利用科技支撑抗击疫情的创新实践,讲述了我院在科技战“疫”过程中所下的“硬功夫”。央视作评论称,“中国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度,将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