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名单,我院产科、麻醉科成功入选。
截至目前,北医三院已获批27个(37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包括: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含妇科、产科分别获批情况,累计四次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两次获批)、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 “提升临床专科能力” 为核心目标,聚焦推动重点专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强化重大疾病诊疗技术水平、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布局三大关键方向,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此次北医三院产科和麻醉科的获批,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北医三院这两个领域诊疗能力、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这两个专业已达到国内第一方阵。
近年来,北医三院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上持续深耕,动态优化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章可循、规范推进,协同临床与管理专家团队建立定期评估与定向指导机制,追踪项目进展并及时解决建设中难点问题。最终依托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院科两级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各重点专科项目有序落地,并在专科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孵育新兴专科和交叉学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群发展模式,同时依托分院区建设,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医院将以此次项目获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专科建设质量,努力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范例,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专科简介
产科

产科科室合影
产科成立于1958年,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等学科领军人才,亚专科覆盖全面,技术领先。
科室年门急诊量超过14.4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3700例,年分娩量超过7000例(北京市综合医院第一),是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科室专注于疑难危重母胎疾病救治,在国内首创胎盘植入风险评估体系及胎盘植入九步手术法,相关成果在全国超百家医院推广应用,获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一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产前遗传学诊断及胎儿宫内治疗,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项,并牵头编写国内首部双胎妊娠指南,连续牵头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攻关疑难母胎疾病救治。
科室现承担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北京市出生缺陷防控国际合作基地等,形成全方面、高水平的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平台。
未来,产科将继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具有国际引领水平的临床学科,持续推进医疗技术创新与突破,全力打造中国妇幼健康领域的战略高地。
麻醉科

麻醉科科室合影
麻醉科成立于1958年,是一支医疗、护理、技师岗位设置齐全、团结进取的团队。2012年至2017年,顺利完成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5年再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十五五”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北医三院集团化发展模式下,科室每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逾11万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无痛医院建设和舒适化医疗工作,无痛胃肠镜年诊疗量超过5.6万例,分娩镇痛率逐年增高。作为北京大学麻醉学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85人、博士研究生67人,多名医师荣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奖励。
麻醉科基于临床问题和患者预后转归,积极开展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已形成麻醉与脑功能、麻醉药物遗传学、围术期气道管理、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构建了“临床问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68篇,授权专利26项,转化5项,先后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卫生事业管理奖、北京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等十余项奖励。
作为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连续六年获评北京市优秀质控中心。牵头组建覆盖全国数十家医疗机构的麻醉专科医联体,积极推动麻醉医疗同质化发展。
未来,麻醉科将继续秉承提供安全、精准、舒适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和全生命周期的麻醉与镇痛服务水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