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下午,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组织召开医联体工作会议,围绕慢阻肺专病医联体、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主任李劲涛、医管中心副主任马向涛出席。会议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主持。

领导致辞
会上,孙永昌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专病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区域呼吸疾病防治水平。他明确了下一步医联体工作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专病诊疗体系;二是要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传帮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是要创新协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共享;四是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疾病防治意识,全面推动医联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李劲涛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医联体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出,海淀区已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医联体格局,全区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卫生技术人员规模庞大,年门急诊量持续攀升。北医三院通过专病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李主任特别强调,要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群众。马向涛副主任表示,将全力支持医联体发展,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医联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丁艳苓、刘青(右)发言
会上,丁艳苓主任医师汇报了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目前,由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组建的慢阻肺专病医联体已发展33家成员单位,新成立的呼吸专科医联体已吸纳42家合作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建设慢阻肺“1+N”学科群模式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标志着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刘青表示,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她表示,将充分发挥全科医学的优势,全力支持呼吸专科医联体发展,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

医联体单位代表发言
在交流互动环节,北医三院海淀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颜卫峰强调,当前慢阻肺诊疗在肺功能检测和吸入装置使用等方面亟需标准化建设,建议通过医联体平台推动诊疗规范的同质化。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池宏云主任提出,应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健康宣教体系,切实提升居民对慢阻肺的认知水平。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吴国霞则回顾了在北医三院帮扶下实现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技术提升、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获得的实质性帮助。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