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院要闻 > 正文

北医三院4个牵头项目荣获2023年北京医学科技奖

作者:芦欣怡 来自:科研处 时间:2024-07-12 文章点击率:624

2024年7月3日,北京医学会发布《北京医学会关于2023年北京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北医三院4个团队牵头的项目分别荣获科技奖特等奖、二等奖、卫生管理奖和医学科普奖。

心血管内科唐熠达教授团队完成的《甲状腺代谢紊乱致心血管疾病关键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与推广》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特等奖;生殖医学团队在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后又建新功,刘平教授团队完成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验室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麻醉科郭向阳教授团队完成的《基于智能数据系统的市-区-院-科四级麻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唯一一个卫生管理奖,乔杰院士团队完成的《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科普奖。

今年北京医学会共授奖2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卫生管理奖1项、医学科普奖3项。

获奖项目介绍

北京医学科技奖特等奖

甲状腺代谢紊乱致心血管疾病关键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与推广

图片

第一完成人:唐熠达

甲状腺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病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中国大型城市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甲减患病率高达16.7%,致心血管疾病负担不断增加。项目团队以“甲状腺代谢紊乱致心血管疾病关键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为切入点,率先建立了从疾病队列、机制靶点到临床干预试验的系统性研究体系。

图片

本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明确甲状腺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深入研究致病机制,阐明干预靶点。相关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心血管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支撑了甲状腺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策略的构建和学科体系建设。

项目开创性地将甲状腺代谢紊乱与传统危险因素相结合,研发了7个适用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的预测预警模型。核心算法和模型获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已应用推广至全国242家医疗中心。通过专病医联体及区域化智慧远程医疗网络进一步推广,提升卫生经济学效益。

项目聚焦甲状腺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疾病治疗难点,在国际上率先启动“甲状腺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干预策略”的系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规模、成系列探讨该类患者最佳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对指南和实践产生巨大影响。针对致病机制及代谢特点,设计新型甲状腺素缓释药物,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项目阐明致病机制,研发预测预警模型,建立精准干预策略,为甲状腺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病建立了中国原创、国际领先的诊疗体系。在CirculationThyroid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94篇。主编国内该领域首部专著《甲状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被纳入美国NIH/NIA白皮书,于2022年被纳入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衰协会指南。授权专利8项;建立心血管代谢专病医联体,牵头成立中华医学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召开多层次学术会议/学习班30余届,累计参会5000余人,全面推动该领域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及学科发展。

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验室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图片

第一完成人:刘平

人类的生育问题直接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率高达15%,我国不孕夫妇已经超过1000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妊娠。然而,对于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反复失败的“难治性”病例,常规的IVF-ET技术无法完成受精和形成胚胎,需要开发和采用新的实验室技术,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图片

本项目从辅助生殖临床需求出发,采用个体化的措施,探索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新技术和临床策略,同时进行了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科学探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和单精子注射后不能形成胚胎,不仅会让患者失望和沮丧,也长期困惑着IVF胚胎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补救性单精子注射和人工卵激活等新技术方法的建立和探索应用,使这些患者不仅获得胚胎并能成功生育。同时,课题组追踪了不同受精卵来源胚胎的产科和新生儿结局,以及复冻胚胎(复苏后因特殊原因再次冻存)的发育潜能和移植后的产科结局等,论证了相应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本研究还包括对人卵母细胞质量评价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改善的临床探索等,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因高龄等因素导致的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患者的助孕疗效。为了保证胚胎培养液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实验室采用了两种培养体系的培养策略,不仅可以作为移植成功率的质控监测指标,而且在追踪新生儿身高、体重、性别等指标后,确认了相应培养体系都安全稳定有效。本研究还探讨了异卵双胎之一胎消失症对孕期和围产期的影响。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本院的患者中已得到临床应用,也向国内同行进行了推广,发表的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和关注。部分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内外同行进一步正确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纠正认识偏差。项目实施期间,本研究单位每年不孕症门诊量超过50万人次,完成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近2万周期,解决了万余家庭的生育问题。课题相关成果发表多篇生殖医学领域高水平SCI论文,并被写入中国医师协会《单精子注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北京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

基于智能数据系统的市-区-院-科四级麻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

图片

第一完成人:郭向阳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域间的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加强政府主管部门作用,实现均质化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麻醉质控中心)建立“垂直-层级-模块-闭环-均质”管理体系,以及“市-区-院-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为北京市手术麻醉患者医疗安全提供了体系保障。

图片

本项目通过质控管理模式创新,提升麻醉专科服务能力。在北京市卫健委领导下(垂直),由各区卫健委(层级)完成17个区级质控中心或工作组(模块)建设,对质控指标进行动态管理(闭环),实现首都临床麻醉均质化发展(均质)。由北京麻醉质控中心(一级)与各区级麻醉质控中心(二级)执行统一标准,通过医院(三级)实现对麻醉科(四级)医疗安全和质量的管理和持续改进。强化麻醉质控专项建设,建立首都特色质控指标体系,开发智能质控数据系统,实现安全存储、动态分析和科学利用,全面提升了北京市麻醉医疗服务能力。

新冠疫情早期成立质控专项工作组,开启多学科联动机制,制订指南2部、专家共识5部,发表论文3篇,出版书籍1部,建立感控长效机制,提高了手术平台感控水平,确保了新冠疫情期间麻醉手术安全。

本项目以恶性高热等围术期危机事件为抓手,创建“早期预警诊断、抢救治疗规范”的危机事件管理体系,并通过“消火栓”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发布围术期管理指南1部、专家共识2项,出版专著9部,获批专利5项,为我国麻醉风险管控提供了可借鉴范式。

北京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科普系列丛书

图片

第一完成人:乔杰

《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科普系列丛书的创作是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宗旨,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和科学普及为重点,在国家出版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联合支持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会等五家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科普解读,在乔杰院士、李蓉教授等知名生殖医学专家带领下,百余名临床一线专家共同编写完成了丛书。

图片

四部图书既独立成册又系列成套:《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孕律在线》对女性生殖系统基础,备孕知识,可能影响怀孕的妇科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进行阐释;《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孕力十足》从生育力的概念、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保护保存技术及相关法规伦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好孕相伴》从临床常见问题入手,提供多种助孕途径的解读;《专家讲述生殖的秘密——成就“爸 ”业》是专门针对男性生育的科普书籍,以对话或故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对男性备孕注意事项、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治加以详细介绍。

“用科学的方法、发权威的声音,以通俗的语言、聊亲民的话题”是该系列科普丛书的创新特色。该系列丛书内容涵盖大众最关心的生殖健康问题,充实了我国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科普,创新性突出,社会效益显著,引领并带动了全国该领域的后续科普作品创作,对提高我国大众生殖健康认知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