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躺着服药
服药时的体位对药物吸收有较大影响。英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病人采用站立或坐位服药时,只需6毫升的水冲服,药物在5秒钟之内就能全部达到胃里;但如果躺着服药,用了多达几倍的水冲服,有一半药丸在长约25厘米的食道里就逐渐被溶化吸收,并不能全部到达胃里,致使药物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有些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福善美,固邦)还会刺激食道粘膜。另外,躺着服药也易使药物和水误入气管,引起呛咳。
二、不应随意加大服药剂量
有些人生病吃药时,常常要超过医生指定剂量,认为“多吃药,病就好得快”。其实,病好得快慢,不取决于用药量的多少。相反,如果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但不能治好疾病,反而易出问题。
药物的疗效一般不会因为剂量增加而提高,因为药物在肠过被吸收有一定限度,大用药剂量只不过是增加排泄而已。据统计,病人用药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90%以上都是由于用药过量而引起。如过量服用四环素和扑热息痛,会损害肝脏;链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和耳聋;庆大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尿蛋白和血尿。常用的营养药,多吃也没好处。比如大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会引起骨痛、皮肤发痒、毛发脱落、食欲减退和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三、不可滥服自购药
患者买药自服,难免按自己的经验服用,如有些人习惯于服止痛剂。最初是因头痛或牙痛等疾患,经医生指定服用一定剂量止痛剂,服用见效后,便开始自买自服。岂知任何止痛剂都含麻醉成分,久服会因产生耐受性而使止痛功效减小,若要维持效力,必须增量,于是便逐步增加剂量,天长日久便会成“瘾”,每日非服不可。
虽然有“久病成良医”之说,但切勿过分相信自己的用药经验而自购药物滥服。病人知道的药物知识毕竟有限,用药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医生治病是根据疾病和药物作用等诸多因素全盘考虑而用药的。因此有病服药还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