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科
编者按:作为北医三院最具特色的临床科室之一,职业病科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根据专业特点及学术专长,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范围,竭力全方位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职业病防治服务。
历程
职业病科是我国最早开设职业病的临床科室之一,更是北医三院最具特色的临床科室之一,建科至今有近60年历史,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知名学术团体,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
北医三院是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法定职业病诊断单位,国家和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单位,也是国家级职业病临床专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2010年,职业病科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职业病科汇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职业医学专家,目前有9位专家教授、5名中级职称的医师和技师、3名普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病科设有职业病科病房、职业医学研究中心、职业健康检查中心、临床毒检实验室、肺功能检查室;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95项,职业健康检查项目72个,几乎覆盖了全部的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范围;并拥有移动体检车、肺功能仪、ICP-MS等先进的配套诊疗设备,可以全方位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职业病防治服务。
职业病研究中心前身为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职业病专业组,始建于1959年,由著名内科专家王世俊教授亲自创建,1972年正式改组为职业病科,并设立职业病研究室。1985年北京医学院改组为北京医科大学后,职业病科也扩建为职业病研究中心,设临床部(职业病科)及研究部(职业病实验室),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批组建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并成为我国集临床、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著名职业病学术机构,也是我国唯一的职业病临床专业博士培养点。
职业病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中毒、尘肺及化学性免疫疾病;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除本院门诊住院病人的诊治外,还担负本市和全国各地急重症职业性疾患的抢救、会诊,以及疑难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等重要任务。这里汇集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职业病专家,如王世俊、史志澄、刘镜愉、赵金垣教授等均为国内知名学者,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均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化学中毒(如重金属中毒、中毒性肾病等)和化学性哮喘诊治、尘肺功能诊断等领域尤有突出贡献,并在国内各学术团体及学术刊物担任重要职务。
1998年以来,为适应社会需要,该中心根据专业特点及学术专长,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如职业中毒专业已将主攻目标从工业性毒物扩大到所有化学病因,包括药物、农药、环境毒物、生活化学品、有毒动植物、嗜好品,甚至军事毒物等,在国内率先开设“化学中毒门诊”;尘肺专业则增加环境性肺病门诊,将环境污染物等引起的肺部损害列入诊疗范围;化学性免疫病专业除原有化学性哮喘诊疗服务外,还开设过敏性鼻炎门诊;近年又开展职业性化学、物理等因素所致骨关节疾病门诊。
北医三院不仅设有专门的职业病科,而且建院伊始就在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以及放射科等主要临床科室配置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为特殊职业性损害提供专业服务。这也使得医院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为涉及各学科范围的职业病提供高水平诊断、治疗及健康监护服务的医疗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出台后,北医三院又通过了原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资质审定检查,于2003年被批准成为北京市首批具有几乎覆盖所有职业病范围的诊断、治疗及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合法医疗机构,使职业病诊疗工作得以更加规范、细致地进行。
医疗
职业病科的医疗服务在满足本院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需求外,还担负北京市和全国各地急重症、突发生产事故的救援、会诊工作,以及疑难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病工伤鉴定等重要任务。
近年来,职业病科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学术专长,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如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设“化学中毒门诊”,填补我国在此医疗领域的空白;同时还开设有化学性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的变态反应门诊、环境污染疾病以及职业性化学、物理等因素所致骨关节疾病门诊。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北医三院又成为北京市首批具有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院。
2014年7月,职业病科专属病房正式在2病区六层恢复使用,设置15张病床,用于各种尘肺、化学中毒、疑难病例的诊治,大大增强了职业病科的综合诊疗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2014年10月27日,职业病科被确立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临床基地,该基地是我国最高水平的职业病预防机构和职业病诊疗机构的强强联合,实现了职业病防控和职业病诊疗的优势互补。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职业病二级预防。2015年4月,北京市卫计委根据我院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确认我院为北京市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任命职业病科主任李树强为质控中心主任。职业病科开始挑起全面提高北京市职业健康服务能力的重担,通过发挥自身的行业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对职业健康防治机构进行调研、检查、反馈和指导,总结和发现问题,每年组织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北京地区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能力,以保证职业健康检查质量。
此外,北医三院职业病科尤其在近年还承担着全国的职业、非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突发事件、重症病例的会诊任务,如每年职业病科赵金垣教授均定期前往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省职业病防治院)对该院的尘肺疑难病例进行会诊;2018年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任务到辽宁省辽阳市协助处理小学刺激性气体中毒集体事件;2018年李树强主任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尘肺病诊疗专家共识讨论;2018年关晓旭副主任医师参加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组织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相关问题讨论会;同时,2016年和201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工作中积极参与调研。
教学
作为我国职业医学发展的领头雁,职业病科勇于承担促进全国职业医学发展的重任。由职业病科倡议发起并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和北京医学会职业病分会,科主任李树强担任此两学会的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毛丽君副主任任北京医学会职业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医学人才,职业病科定期开展全国范围的职业医学人才培训,定期举办临床和科研专题讲座。自2012年开始,职业病科每年举办全国职业病医师高级讲习班,已累计举办7期,共培训近千名学员。讲习班以解决职业病防治实践中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深入的理论讲述,并引入临床新概念、新技术、新进展,切实提高了学员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力,受到全国职业医学界的一致称赞。特别是在2018年,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之际,职业病科举办的全国职业病医师高级讲习班第七期上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尘肺病诊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近300名学员到场参加学习。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组织专家深入北京卫星制造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厂矿一线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义诊活动。
职业病科(研究中心)是国家级职业病临床专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也是国内第一批职业病专业博士培养点。近六十年来,职业病科(研究中心)一直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进修生、研修生、研究生等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 过去十年,累计对千余名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理论授课和临床培训;培养职业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进修生10余名。科室分批次选送三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赴美国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匹兹堡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研修,增强了科室的后备力量和综合实力。2012年,原卫生部办公厅指定我院为首批国家级卫生监督培训基地,用以加强全国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促进卫生监督人才培养。职业病科从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认真完成国家级卫生监督专家、卫生监督员和卫生监督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科研
职业病科还有着优秀的职业医学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中毒、尘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及职业性免疫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救治,取得突出的进展。科研扎根于临床实践,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共参加国际、港台地区学术会议交流10余次。2011年聘请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遗传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谢文教授为职业病科客座教授。
近十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2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2项,卫生部政策规划司项目3项,卫计委疾控局项目1项,北京市海淀区预防医学会项目1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达到5.5分(Anesthesiology 2015);2016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肺功能检测用咬嘴”1项。
此外,职业病科(研究中心)主持编写职业病临床专著2部(《临床职业病学》第二、三版);参编专著6部(《中华职业医学》、《呼吸病学》、《自由基毒理学》、《神经病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临床医学名词》)。主持修订、参与制定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4项(《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226-2010)》、《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GBZ79-2013)、《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的诊断》(GBZ16-2014)、《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GBZ50-2015)》)。
成果及奖项
获得的奖项有: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赵金垣:“混配农药中毒的防治研究”)、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赵金垣:“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的系列研究”),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赵金垣:“肺循环障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赵金垣:“职业性急性化合物中毒诊断的应用研究”),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赵金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机制及对策研究”)。基于职业病科在我国职业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2013年赵金垣教授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传统的职业病如中毒、放射病、尘肺等,将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会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会成为职业病学面临的新挑战。此外,职业病学科的研究范围正在悄然扩大,职业病与环境病的分界渐趋模糊。有效应对这些新挑战是“职业病学”的神圣职责,“职业病学” 也将由此演进为最具挑战性的医学前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