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就医指南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近视激光治疗简介

发布时间:2005-11-28    点击数: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于一九九五年从美国、德国引进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系统,以及相关的检查设备,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截止目前,已为一万多例屈光不正患者安全可靠地摘下了眼镜。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大楼落成的同时,已从德国再度引进最新型的小光斑飞点扫描式附带眼球主动跟踪器的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除能做常规的近视、远视、散光矫正以外,还可以施行由波阵面像差仪、角膜地形图仪引导的“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手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后视觉质量,也可以治疗因手术、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角膜不规则散光。

从2001年起,还开展了新的治疗项目——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K),以满足更多高度近视且角膜较薄患者的需要。同时,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20余篇。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项目由国内著名的屈光手术专家陈跃国博士及夏英杰副主任医师主刀,手术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

22

附部分论著

1.陈跃国,朱秀安,吕玉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高度近视。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 29(5): 399-402。

2. 陈跃国,朱秀安,张志红等。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中角膜瓣厚度的测量分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 29(5 suppl): 12-14。

3. 陈跃国,朱秀安,吕玉环。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 15(6):355-358。

4. 陈跃国,朱秀安,吕玉环等。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 LASIK ) 治疗中低度近视。眼科,1997, 6(1):7-9。

5. 许艺民,张惠蓉,陈跃国。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 LASIK ) 治疗高度近视术后黄斑出血。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 29(6): 513-5157。

6. 陈跃国,朱秀安,刘素金。LASIK 和PRK 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比较。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6):555-557。

7. 陈跃国,朱秀安,刘素金。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10D 以上高度近视。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 16(11):684-686。

8. 赵连娣,陈跃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眼压改变。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 31(2):174-176。

9. 齐红,陈跃国,朱秀安。角膜地形图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眼科研究,1999, 17(3):195-198。

10. 陈跃国,朱秀安,刘卫华。LASIK治疗中高度远视。中华眼科杂志,1999, 35(6):456-458。

11.齐红,陈跃国,朱秀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眼科研究,2000,18(5):405-408。

12.齐红,陈跃国,朱秀安。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兔眼角膜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87-89。

13.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圆锥角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64-65.

14.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再次手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4):371-373。

15.齐红,夏英杰,陈跃国,朱秀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度数欠矫及回退再手术探讨。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72-75。

16.陈跃国,仲艳莹,夏英杰。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与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3):234。

17.Yue-guo Chen, Cheng Zhang, Samuel K.S. Chiang, Ting-huai Wu, and Mark Tso. Increased Nuclear Factor-B p65 Immunoreactivity Following Retin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3, 72: 125-131.

18.陈跃国,夏英杰,仲艳莹等。主动眼球跟踪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3,39(8):499-500。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