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Talks
“EYE Talks是2017年初由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发起,有北京多家兄弟医院眼科科室共同参与的青年医师交流平台。旨在鼓励广大青年眼科医师以创新的英文演讲来进行交流,分享各自对健康、医学、人文、科普的心得体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提升年轻眼科医师的英文思考、演讲表达能力,通过对科学问题的探讨,促进青年人对科学发展的思考,以创新的精神影响着眼科新兴力量,影响着眼科的未来!”这是EYE Talks主席张纯教授在今年演讲会邀请函上的开篇致辞。
EYE Talks是一个年轻的“小会”,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薇教授于2017年创意并首次举办,今年是第二届。年轻、有活力、不拘一格,是这个眼科小型会议的标志。相比起其他全国大大小小的眼科会,EYE Talks没那么严肃,但却也绝对严谨。参会的演讲者要求必须是青年医师,并且,必须全程用英文演讲。
Join(参与)& Inspire(启迪)这两个关键词体现在会场的角角落落。会议开场,张纯教授特意在开场视频前添加了那一段著名的乔布斯时期苹果公司宣传片《Here's to the crazy ones》,片中展示了一群改变世界的疯狂人物,有爱因斯坦、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约翰列侬、托马斯爱迪生、甘地、希区柯克、毕加索......结尾是那句带领苹果公司走向辉煌的“Think Different”。这段视频看似与眼科的主题没什么关系,却道出了Eye Talks会议的主旨。我们现在的眼科学术界不缺好医生,但仍缺好思想;有了好思想,还缺好的表达。Eye Talks会议就是鼓励青年医生们发散思维,暂时跳出我们医生一贯谨慎内敛的姿态,展现每一个人的独特思考,可能看上去不怎么学术,可能看上去天马行空,但谁知道这几步“闲棋”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呢?
2018年的Eye Talks演讲内容较第一届更加为丰富:由来自东道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范翔医生开场,从神经反射的角度讲解我们的眼镜是如何表达情绪的(How do eye talks?点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金恩忠医生带领听众一起思考AI对我们生活以及眼科未来的利弊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杜剑彤医生从著名画家莫奈、德加和蒙克的画作与画家的眼部疾患出发最后落在我们医生对患者同理心(Empathy)的思考上;北京协和医院张夏医生为我们娓娓道来从神话和艺术作品中的一双双眼睛;北京同仁医院郭靖医生为听众动情讲述同仁眼科团队高原支边的经历;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陈雪莉医生与我们分享她在行医过程中的遗憾和体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岑羽捷医生从眼部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自然界中其他动物奇特的眼部结构;同样来自三院的韩亮医生讲述了他如同揭开蒙娜丽莎面纱一般一步步诊治PCV的经历;解放军总医院的马天驹医生提醒大家关注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环境。每一位演讲者都带来了自己的思考,每一个人的切入点和角度都不尽相同。Eye Talks用一个自由包容的环境和氛围,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提供舞台。本届Eye Talks还比往届多了两位特别嘉宾:肖真师兄和刘梦媛师姐。肖真离开临床一线,现在“靠卖点子吃饭”,他向我们详细地分析分解了自己一项发明问世的全过程——原来发明的思维也是有迹可循的,发明除了那灵光一闪,还需要知识基础的支持。而刘梦媛学姐则为我们带来了由一群“医学狗” 组建的名为青光眼的乐团——我们可以很学术,我们也可以很有趣。
此外,本届Eye Talks“非学术”会议还邀请到了实力强大的大咖点评专家团,包括王宁利教授、张纯教授、杨柳教授、钟勇教授、洪晶教授和陈跃国教授。每位评审团教授都同样用英文为各位讲者进行点评。而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冯云医生和曾司彦医生作为会议主持人,理所应当的也是用英文主持带动全场。
笔者作为东道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一员,也算是见证了Eye Talks会议的成长,去年看着师兄师姐们焦头烂额地开会筹建让这个会议从无到有,今年自己焦头烂额地选题查资料写稿背稿反复练习。一遭下来,我发现自己确实是成长了。虽然也曾默默吐槽英文演讲是自己人难为自己人的行为,但其实心里明白,这种向世界表达的能力正是我们这年轻一代迫切需要的,而只有走出自己习惯的舒适区才能向前迈步。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也在反复问自己,我所准备的东西能不能带给自己以及听众一些启发性。相信每一位来到EYE Talks的讲者都会经历和我一样的过程,我们为交流而来,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王宁利教授在结尾点评时说后生可畏一代更比一代强(英文说的)。新一代的眼科医生需要开拓,需要创新,需要更多的参与,更多的表达。希望EYE Talks这个平台能够迎来更多的青年医师。期待明年你的加入!!!
Eye Talks 全体参与者合影
热情洋溢的演讲者们
演讲现场
专家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