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乍暖还寒,细雨纷纷,却挡不住会场内热烈的思维碰撞与高峰论道。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主办的“创新引领,智汇北大”第五届北大眼科名家论坛于2019年4月21日顺利落下帷幕。在全球创新技术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来自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交流与探讨新技术与现代医疗的融合与影响,多学科的相互交流。大会包括五大模块:智慧医疗、精准医疗、青年论坛、交叉学科以及手术电影秀,犹如一场盛大的科技与学术相结合的饕餮盛宴,让参会者满载而归而又意犹未尽!

立功 立言 立德——纪念李凤鸣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创始人李凤鸣教授,因病于2019年3月23日凌晨1时在北京去世,享年104岁。在本次会议上与会者一起追思和缅怀李凤鸣教授。会场上,李凤鸣的学生及晚辈共同回忆与李教授相处的点滴。李教授对眼科事业的巨大贡献,对人对事皆采取的公平、公正、公用的原则,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胸襟,扶掖后进不遗余力的态度将会被后辈永远铭记,并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八十余岁的张惠蓉教授也亲临会议现场,共同缅怀李凤鸣教授。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我们将带着对李教授的无限缅怀,继续奋进!

智慧医疗,未来已来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新的医疗方式,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当眼科与智慧医疗相碰撞时,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火花?本次会议创新性地设立了智慧医疗前沿讨论环节,邀请了来自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IBM中国研究院研究总监李少春先生,以及苹果公司的李奇先生分别就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医疗,以及主动健康三方面展开讨论。让与会者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强大和科技融入医疗和生活的大趋势。医疗机器人已经在多个医疗领域崭露头角,人工智能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生,从而达到提能增效的效果;主动健康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医疗依旧有很多方面需要攻克。比如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决策功能,以及主动医疗的普及和推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培养创新人才,医院、学校以及公司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科研转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合医疗(精准医疗)论坛
目前大多数的医疗过程都是循证医疗,或称为经验医疗——累积的数据说明某种特定的治疗方式相对好于其他方式。然而,只有当疾病可以被精确诊断时,对每个病人都可能产生理想疗效的治疗方法,才能产生并得以标准化。本次会议针对精准医疗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眼部肿瘤的精准定位治疗,青光眼分子遗传学诊断,眼部病毒检测,眼科遗传病孕前阻断,纳米药物精准递送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新进展,让参会者对精准医疗的优势有了全新的认识。相信精准医疗将在未来的临床医疗中大显身手。

意气风发,未来可期——中青年论坛
来自北医三院眼科的七位优秀医生带来了屈光手术、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等领域的特色病例,与参会者一同分享。七个病例或曲折,或惊险,或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或清晰明朗直中要害。对每一个患者负责,不放过一丝细节,深入探究,寻根找据,仔细推敲,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正如刘子源医生汇报病例的题目,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青年医生们这种探索精神一定会让眼科有更大的发展。而大咖们的点评更是真知灼见,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为我们剖析病例中的问题,让我们对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多的认识。

交叉融聚,名家争鸣——交叉学科热点讨论
交叉学科论坛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荐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拓宽专业视野,共谋一流学科建设大局。本届北大眼科名家论坛将交叉学科融聚作为一个独立特色章节,邀请国内外业界大咖,就三大眼科极具挑战性的疾病:葡萄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儿童无晶体眼,从不同的角度、亚专科,巅峰对话、百家争鸣。
葡萄膜炎——何去何从
葡萄膜炎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生的挑战,它具有病因复杂、累及广泛、并发症多等特点,需要多亚专科医生进行探讨与合作。与会专家讨论认为葡萄膜炎虽常见,但诊治并不规范,要求诊治医生对前后节知识融会贯通,要从统一的大局观、全身情况入手,诊治葡萄膜炎。陆遥医生分享的一例由白塞氏病引起的葡萄膜炎的病例,引发与会者的思考。在医疗资源有限,门诊量大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病史追问及全身情况的了解,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让病人在承受最少的痛苦的条件下,享受最好的最恰当的医疗救治。

NVG,前节后节双管齐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手段,预后较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的孙兴怀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赵明威教授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提出自己的见解。“瞎瘪摘”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三步曲,而眼科医生,如何在患者“瞎”之前就将病情发展拦截住?如何把新生血管青光眼转化为普通青光眼?各路专家各抒己见,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在讨论环节,大咖们之间的高峰论道还真的有了火药味。

儿童无晶体眼,视在必行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无晶体眼患儿的视力恢复牵动着国家、眼科医生、屈光矫正人员、小儿父母的心。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来说,白内障手术很重要,而术后无晶体眼的术后视觉重建更为重要。本章节就儿童无晶体眼的视觉重建展开激烈讨论。

胆大心细,行方智圆——手术电影秀
电影秀通过手术录像展示分享最新手术技术和经验,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更好更直接的手术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名眼科医生向与会者展示了黄斑手术,青光眼微创手术,眼睑松弛症整形手术,异体RPE移植,OCT引导下的后弹力膜移植手术,复杂网脱手术,人工晶体手术,全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精彩的手术视频或注重细节,或胆大尝试,或勇于创新,或匠心独具,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在展示视频的同时,演示者也传播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手术心得,让大家犹如身临其境,受益匪浅。

“创新引领,智汇北大”第五届北大眼科名家论坛成功落下帷幕,创新的科学技术与眼科医疗的一次碰撞,眼科名家的高峰论道,青年医生的独到分享,交叉学科的相互借鉴,以及手术电影秀的“一线大片”一定让所有人惊呼过瘾,却又意犹未尽。大会的圆满落幕离不开眼科同道、相关企业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每一位专家的无私分享,离不开会议筹备人员的认真准备。每一次的相聚都是短暂的,我们将秉持着对眼科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奋进。期待着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