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心血管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冠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成立

发布时间:2019-11-08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有效运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根据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北京市科委开展了2018年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工作。经专家评审、市科委主任办公会研究、科委网站公示,32家基地被认定为2018年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我院心血管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冠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列入本次合作基地认定名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8年,是北医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是国家“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的重要承担者。血管医学研究所1985年成立,已从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发展至今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模式动物、临床样本库和组学研究等平台,开展基础与临床双向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的综合研究所,不仅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和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还是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成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

心血管内科和血管医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以“紧密结合重大心血管疾病临床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总体定位,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防治、冠心病及其并发症诊疗与康复及转化医学研究方向上持续深入,具有研究历史久、影响力大,研究特色强的特点。以国际合作带动临床科研的发展一直受到心血管内科领导的重视,心血管内科的发展也得益于与国外的合作交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来自美国、欧洲等地的心脏病专家到北医三院讲学和手术演示。近年心血管内科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和合作科学研究,举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以来,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4项临床研究,建立了高效的国际合作研究机制。此外,与荷兰Erasmus大学、与澳大利亚Baker实验室及Alfred医院继续深入合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联合申请了国际专利。心血管内科近年获评国家杰出青年1人(徐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人1人(李海燕);引进国外优秀人才1人(肖晗)。在最近十年间,心血管内科立项科研课题176项,其中国家级68项、省部级31项、行业协会项目16项、校级12项、院级49项,总经费9924万元。发表论文63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58篇,中文核心期刊381篇(其中包括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European Heart Journal,以及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 Cell Research等)。

心血管内科将依托“冠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继续扎实推进心血管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成效,深入发掘自身国际合作特色优势,融入并增强现有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创新合作体系。使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真正成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具有高水平科技研发与合作能力的创新平台。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