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骼肌在身体中的角色。
每个人身体上存在600多块形态和大小各异的骨骼肌,大多在躯干和四肢呈对称分布。其中四肢肌在全身骨骼肌重量中占到很大比例,约80%,下肢肌约占50%,上肢肌约占30%。骨骼肌给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提供动力。从举哑铃、打篮球这样的全身性动作,到微笑等仅需表情肌参与的动作,再到维持静静地站立的姿势,都由骨骼肌来提供动力。万一骨骼肌出现点异常,就可能造成某个动作受到影响。
另外,骨骼肌包裹骨头,能对骨头起到保护和滋养的作用;骨骼肌运动需要消耗能量,骨骼肌运动也能对人体血糖、血脂等的调节和利用起到一定作用。
不过,不管是对于健康人还是患病人群,我们的骨骼肌都正在经历着持续的变化。身体中的肌肉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存在慢性疾病的人,多存在不止一项异常状态,如贫血、虚弱、糖尿病等,导致他们体力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这些都对骨骼肌造成不利影响。
而骨骼肌质和量的减少,又反过来影响体力活动的参与和能力,使人易于跌倒;血糖、血脂和血压等调节也会受到损害,“三高”、心血管疾病、骨折和骨质疏松等相继来临,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既然骨骼肌这么重要,又容易损失,您或许会想,那怎么做才能保护或者说保存我们的骨骼肌呢?答案有很多,比如饮食调整、营养补充剂、锻炼(尤其是力量练习)……
关键问题来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饮食调整和营养补充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但是,锻炼,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为心内科的一员,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我都心衰了,还能锻炼吗”“我心脏的血管堵了,心脏都快跳不动了,别的地方更不能动了”……真是这样吗?
NO!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应该练肌肉。
力量训练是增强肌肉骨骼功能的最有效方法。力量训练,结合其他运动方式,将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朋友的瘦体重(即除去脂肪的体重,主要是骨骼和肌肉),帮助他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补偿与年龄、疾病或疾病相关的肌肉力量和骨骼质量的减少,提高运动功能,减少骨折风险。
对于心脏,有效强度的力量训练能够稳定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使斑块不易脱落和继发血栓;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心脏供血途径更多),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总之,有效的力量训练能够综合提高患者朋友身体素质,使广大患者朋友有能力和精力离开医院,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第二,可以练肌肉。
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不敢练肌肉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这里说明一下,过度的担心其实没有必要。
首先,在力量训练启动之前,我们有详细的筛查程序,包括各类疾病患病后开始训练的时间点、力量训练的入选标准和排出标准。力量训练过程中,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如不能憋气;配备的实时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的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劳累程度。训练结束后有充分的拉伸动作,能缓解肌肉紧张,使肌肉更灵活,减轻运动后肌肉疼痛,防止受伤。
另外,训练形式方面,为增强力量训练的安全性和训练的时间效益,力量训练多结合阻力器械、传统体操和灵活性训练;训练强度从小开始,循序渐进,有足够时间适应,一般来说,一个水平的训练要进展到一更高水平,需经过2到3周的训练;运动有节律,速度在中速至低速,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保持正常呼吸。训练频率初期可以每周2次,包含力量训练的综合运动程序每次不超过60分钟。
总之,运动可以有,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