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发布时间:2022-07-18    点击数:

众所周知,肥胖是健康的大敌,不但影响形体美,也是多种慢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说到胖,我们总会先拿体重“开刀”,“瘦=健康”成了约定俗成的公理。但是体重减了就健康了吗?为什么人苗条了却还有小肚腩?身体瘦瘦还有脂肪肝?

您知道隐性肥胖吗?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判断肥胖的目光集中在体重是否超标上,对“一目了然”的肥胖围追堵截,但却忽视了看起来苗条匀称甚至偏瘦但脂肪比例却很高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肥胖”。

通过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来衡量是否肥胖,容易忽视肌肉脂肪比例失衡和脂肪分布异常的问题。体重正常,体脂百分比(BF%,脂肪/体重)超过标准;或脂肪过多堆积在内脏,造成的内脏脂肪面积超标,就是“隐性肥胖”。

隐性肥胖是近年国际上受到关注的新课题,2012年国民健康报告中将隐性肥胖定义为“BMI在标准范围内但脂肪率超标的一种状态”(男性>20%,女性>30%)。由于隐性肥胖不易察觉,反而成为影响健康和寿命的潜在“杀手”,对人体健康影响比单纯性肥胖更加严重。

一方面,体重没有超标,不会引起人们自身的重视;另一方面, 过多的脂肪往往会集中在肝脏、胰、胃等内脏周围形成向心性肥胖,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甚至容易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都忽视了隐性肥胖人群骨骼肌比例偏低这个关键问题。骨骼肌比例低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差,基础代谢水平降低,影响活动水平和心肺耐力,大幅度拉低了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自己是否有隐性肥胖极其重要!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查,操作快速简单,结果精确度高。它的主要原理是根据脂肪组织和瘦体组织导电性不同,通过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脂肪节段性分布情况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隐性肥胖,能非常准确地识别体重问题是脂肪组织增多造成的“肥胖”,还是瘦体组织增加的“强壮”。

近年研究表明:隐性肥胖人群呈现较高的增长趋势。2012年国民健康报告显示:在体重正常人群中,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9.44%,就是3个人里就藏着1个隐性的胖子。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女性隐性肥胖是男性的2.24倍,更为常见的是腰围增加而肌肉力量下降。《柳叶刀》上的一篇报告指出:中国肥胖人数超过美国,高居全球第一。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该如何科学“减肥”呢?

各种花样的“少吃”是非常大的误区,比如不吃晚餐、少吃肉、不吃主食等等。这样达到的短期减重,通常是脂肪没怎么减,体脂百分比甚至更高了,是越减越肥。还有人采用“多动”的方式,其实错误或者无效的运动方式同样会加重隐性肥胖程度的危害。

“减脂≠减重”,控制体重不是目的,而是让身体更健康的手段。对于隐性肥胖来说,骨骼肌不足才是主要问题。肌肉比例低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而基础代谢率占每日总能量消耗的60-80%,是减肥的主力军。

因此,无论从健康还是减脂的角度,“增肌”都是对于隐性肥胖干预的核心问题,也是促进人体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采用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例如快慢间歇原地高抬腿步行和自重抗阻训练(提踵),间歇运动每次练习3-5分钟,休息2分钟,循环5组,自重抗阻训练10-12次/组,组间休息30秒,练习3组。

锻炼的同时还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饮食中优质蛋白的摄入,才能有助于预防肥胖。通常可在每餐摄入25-30g蛋白质,总量是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g-1.2g蛋白质。

“苗条”的胖子,警惕“隐性肥胖”

国际血脂专家组在《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上发文,提出了“蛋白质来源金字塔”的概念。蛋白质排名由劣向优依次为加工红肉、未加工红肉、禽肉、鸡蛋和奶制品、鱼肉,而位于塔尖顶端的最好的蛋白是豆类及坚果。

早发现,运动和饮食双管齐下,是科学减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良好途径。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