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化学工厂”,许多物质都要在肝脏内进行合成、分解和转送,脂肪也不例外。正常人在摄入结构合理的膳食时,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5%,但在某些异常发生时,肝脏的脂肪量则明显增加。
当肝脏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10%时,即称脂肪肝。脂肪肝如长期得不到控制,可以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引起肝硬化。
依据《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大于25%。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年间脂肪肝患病率从10%增加到31%以上。
发病原因
1.饮食因素:长期食用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2.长期大量饮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可使肝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脂肪细胞堆积,发生“慢性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3.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储存过多。
4.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某些镇静安眠药等。
5.感染:如结核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胆、肾脏疾病等常可伴发脂肪肝。
6.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达49-62%,两者互为常见合并症或靶器官损伤。
7.慢性缺氧:如重度贫血,心血管和呼吸疾病及高空、高原作业等。常常因为严重缺氧,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从而发生脂肪肝。
健康自测
按照下列方法自测脂肪肝,危险系数随分数增高而增大。如果得分超过6分,就有患脂肪肝的危险。
1.体重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2):A(2分),大于28;B(1分),24-28;C(0分),小于24。
2.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A(2分),是;B(0分),否。
3.有无糖尿病史:A(2分),自己有;B(1分),父母或兄弟姐妹有;C(0分),都没有。
4.体检时发现:A(2分),血脂高;B(0分),血脂不高。
5.例行检查发现“转氨酶”:A(2分),升高;B(0分),没有升高。
6.父母等直系亲属是否有“脂肪肝”:A(2分),是;B(0分),否。
7.饮酒情况:A(2分),饮酒超过5年以上,男性每周饮酒精量多于210克,女性多于140克;B(1分),饮酒,但未达到5年及上述指标量;C(0分),不饮酒。(摄入酒精量计算公式:酒精量=摄入的酒量×酒精度×0.8)
8.经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A(1分),是;B(0分),否。
9.右侧上腹部感到肿胀,有隐痛:A(1分),是;B(0分),否。
10.体重波动情况:A(2分),一月内体重增加或减少超过5公斤(含运动或药物减肥);B(1分),一月内体重增加或减少大于2公斤,小于5公斤;C(0分),无波动。
11.有睡前喝牛奶或吃水果的习惯:A(1分),是;B(0分),否。
12.肉类占日常所吃食品中的比例大于70%:A(1分),是;B(0分),否。
治疗原则
目前脂肪肝的治疗仍以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坚持合理饮食为主,药物仅起辅助治疗作用,应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选用。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最有效的病例是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时,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支出减少,辅以体育锻炼则可使能量消耗增加,两者结合使能量进一步呈负平衡状态。同时,还可减少单纯低热量饮食造成的机体蛋白质丢失,迫使更多的脂肪分解,使机体的体重构成比发生有益的变化,在减肥的同时增强了体质,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以及促进肝内脂肪沉积消退和改善肝功能。
预防知识
主要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祛除病因(包括戒酒等),做到适量运动、控制饮食。减脂最好方式就是运动和控制饮食。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如果能坚持每天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对预防脂肪肝都是有益的。此外,饮食控制对脂肪肝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中轻度脂肪肝。
1.热量控制:男子1天饮食热量不超过1800千卡,女子不超过1500千卡;
2.低脂低糖低盐饮食:选用脱脂牛奶,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肥肉、脑髓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煎、炸食物和甜食,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
3.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鱼、虾、瘦肉、海米等;
4.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蔬菜、水果、粗粮等;
5.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加餐;
6.多饮水(可饮绿茶、花茶等),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