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便民服务 > 疾病知识

银屑病及免疫性疾病-UV与免疫

发布时间:2017-09-23    点击数:

已证实UV照射对接触过敏反应(CHS)有局部和全身性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UV对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共同影响所致。

UV照射对皮肤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免疫功能影响很大。表皮朗格汉斯细胞是表皮内的主要APC,其表面具有丰富的MHC I、II类抗原和FcγR、C3bR,胞浆内有Birbeck颗粒,主要功能是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再移行至局部淋巴结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UV照射可使朗格汉斯细胞结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其抗原递呈能力下降,免疫系统不能发出激活信号;UV还可通过对表皮其他APC功能调节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如UV照射后,一部分炎性细胞移行至表皮,这些CD1aDR的巨噬细胞可抑制CD4T细胞而产生免疫耐受;UV照射除对直接调节APC功能外,还可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如TNF-α、IL-10和尿苷酸)间接调节APC功能。此外,UV也可诱导特异性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而引起免疫抑制。

UV照射对循环血流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数目和功能有明显影响。有资料表明,致红斑量的UVB照射8~12小时后出现循环血流中淋巴细胞增加,72小时后恢复正常;大剂量UVB照射不仅会出现上述反应,而且机体对PHA的促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反应能力下降;中等剂量UVB照射使循环血流中Th/Ts比值下降。一般来说,UV照射后循环血流中B淋巴细胞相对量无明显改变,其他无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含量相对有所增加。UV照射对循环血流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为临床上用PUVA治疗银屑病、蕈样肉芽肿等提供理论依据。

UV照射可对皮肤肥大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后者广泛存在于皮肤、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的微血管周围以及内脏器官包膜中,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是受相应变应原刺激后发生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组胺、肝素、前列腺素D2(PGD2)、5-羟色胺(5-HT)、白三烯(LT)及多种酶类,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这种脱颗粒是一种主动分泌过程,细胞本身不被破坏。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在接受UV照射后脱颗粒过程与上有不同,在动物实验中,接受低剂量UV照射后,射线可干扰肥大细胞膜对脱颗粒介质的正常反应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减少;较大剂量UV照射后,射线可直接损伤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使大量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这与临床上的日光性荨麻疹、晒斑等关系密切。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