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的患者,一般医务工作者都不让随便坐起或站起,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变化体位就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于是就有人问了,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呢?一般是指体位改变为站立后3min内收缩压下降幅度≥20mm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若站立后收缩压下降幅度≥10mmHg,并有头晕或晕厥症状,伴或不伴其他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也认为是体位性低血压。
当然,对于失血过多、妇女产后、心血管疾病等也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一般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会有头晕、视物模糊、头痛、言语不清、心悸、胸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一般以神经症状最为多见!那,我们该怎么预防治疗呢?
1.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首要治疗措施是让患者平卧位。对病因明确的,能去除病因的尽量去除病因,如药物所致,可减少药物用量或改用其他药物等;
2.要注意少食多餐,增加水盐摄入,补充蛋白质,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
3.起床前可在床上做四肢的等张运动训练,主要以下肢为主,利用肌肉泵功能(踝泵),提高回心血量;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减慢速度,如果想站起来的时候最好在坐起后几分钟再站立;
4.对长期卧床患者,可以逐渐抬高床头或逐渐增加直立床的倾斜角度等,提高机体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耐受能力;
5.当然也可以佩戴腹带或下肢弹力袜,减少血液在腹部及下肢的积聚;
6.需坐轮椅的患者,应采用高靠背轮椅,提高对头颈部的支撑作用;
7.按摩的时候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减少血液过多积聚于下肢;
8.通过冷热水交替刺激浴疗,以提高循环系统的反射;
9.起床前快速连续地饮用450ml凉开水,也可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