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手法及按摩及药物治疗等。其中以日常生活活动指导和运动疗法最为基础,也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进行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其它几项治疗多在颈椎病的活动期采用,缓解发作时的症状。
1.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各型颈椎病及颈椎病术后的患者均应接受指导。不良姿势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故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是预防及治疗中的不可缺少的内容。颈部屈伸体位与颈椎承受的压力关系密切,正常的颈椎姿势是颈部保持中立位,若颈部前屈下颈椎的压力会随之逐步加大。有学者测得头部每向前移动1英寸,下颈椎的压力会随之逐步加大1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还可造成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松弛和劳损,影响颈椎稳定。所以工作、生活时颈部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电视应置于平视或略低于平视位置。椎动脉型应避免诱发疾病的体位。睡眠时枕头的高度应以保持颈部的生理曲度为准,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颈椎过伸或过屈,枕头的硬度也要适中。视时头部的位置。
颈围的作用有二:局部制动和保护颈椎。急性发作时可有助于症状缓解,防止高危颈椎外伤。术后的患者要注意按术者要求佩戴颈托。
2.运动疗法
主要分为颈肩部肌力锻炼及颈部活动度锻炼。目的为通过颈肩肌肉锻炼,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顺应性,缓解肌肉的挛缩紧张,防止关节僵硬,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功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颈部肌力锻炼
① 后伸较力:双手指交叉置于枕后,手臂用力向前,颈部用力向后头手较劲作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
② 侧方较力 :一手掌置于头侧面,手臂与颈部用力较劲作等长收缩。
③ 前屈较力:双手置于额部,手臂与颈屈肌群用力较劲作屈肌群等长收缩。
④ 抗重力肌力训练分别侧卧、仰卧或俯卧于床边,作侧屈,后伸,前屈抗重力肌力训练。
以上运动每次收缩10秒钟,间隔10秒钟,每组10次。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运动后肌肉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颈部关节活动度锻炼
患者坐位,作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颈部活动,增加关节活动度,牵张颈部肌肉及其它软组织。
注意事项:①颈椎病发作期不做;②各项锻炼均应缓慢渐进进行;③高危颈椎应慎重进行锻炼,若锻炼后症状加重应减少动作幅度或强度,甚至停止锻炼。
3.物理治疗
①颈部牵引:我院总结报道143例颈椎病患者行牵引治疗,其中56%痊愈,15%好转。
颈部牵引的作用: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减少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已突出的纤维组织消肿或回缩;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刺激;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被嵌顿的关节囊。
颈部牵引注意事项:坐、卧位均可;重量3-10kg,从轻到重,时间30-60分钟;屈10-15度,避免过伸位牵引,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
②其它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直流电药物导入,调制中频电,短波/超短波,超声波等,作用为解痉,镇痛,减轻炎性水肿、粘连及促进神经恢复的作用。同时康复医师还应按照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进行其它针对性的治疗。如脊髓型或神经根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无力、肌肉萎缩的表现,应给与中频电疗;脊髓型中的下肢肌张力增高可采用抗痉挛模式的肌肉电刺激,较重患者中出现的神经源性膀胱可给与下腹部的干扰电疗提高平滑肌兴奋性,并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要做到既要强调主要矛盾的处理,同时全面的把握可能对患者日常功能造成影响的因素。
(四)颈椎病手术治疗简介
1、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
适应证:①节段性椎间不稳。②脊髓型颈椎病,椎体中线矢状径≥13mm。③椎体后骨赘及突出椎间盘压迫脊髓。④椎体前骨赘压迫食道症状严重者。⑤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者。⑥广泛性椎板切除术后脊柱不稳者。⑦钩椎关节骨赘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
2、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发育性或继发性狭窄。锚定法“单开门”及“双开门”为
目前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