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21世纪影响我国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带病生存的患者数量急剧增长,涉及大量家庭、社会医疗资源投入和生产力的消耗。事实上,对诸如心脏病等患病人群的后续康复治疗措施的完善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心脏病人在疾病得到治疗后是需要进行康复的,心脏病的治疗不仅仅是吃药、放支架或是手术,合理的二级预防和积极的心脏康复可以帮助病人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病中得到更好的恢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表示。
高炜指出,大医院应与基层医院联合,探索心脏中心与基层医院紧密结合的新型康复医疗模式。大型心脏中心的特点是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但巨大的临床业务量也让医务人员往往无暇顾及二级预防与随访等基础工作。
基层医院植根于社区,其医务人员虽对疑难危重病例诊治能力有限,但经规范化培训后,完全可以胜任康复程序执行和康复训练监护等工作。
相关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307/n368056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