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病理分型?
由于腰间盘突出后纤维与后纵韧带破裂程度的不同,使其病理分型至今未取得一致意见。早在1962年,宋献文等将腰间盘突出症分为完整型、骨膜下破裂型、椎管内破裂型。1981年,陶甫等又重新提出成熟型(59%)、幼弱型(22%)和中间型(19%)分类法。1989年,周秉文等结合临床实践和以往分型,认为Spangier(1982)所用分型,即凸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较简单,且接近临床病理形态。
(1) 凸起型:纤维环内层破裂但表层完整,因髓核压力而局限性凸起,突出物光滑呈半球型。经牵引、推拿、休息后,可变平缩小。绝大多数保守疗法治愈的病例多属此型。
(2) 破裂型:纤维环已破裂,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仅有后纵韧带扩张部或纤维膜遮覆。突起物高低水平,轻轻划破表面纤维膜,突出的髓核及变性的间盘组织即呈菜花样膨出。手术病人多为此型。
(3) 游离型:破裂突出的间盘组织或碎片,离开突出位置游离到椎管中,可压迫马尾神经,导致突出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丧失。临床病例较前两种为少。
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态,与选择治疗方式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