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2023 年 12 月 30 日,体检中心、心血管内科赵威医生科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体检,定期筛查身体是否存在潜在病症。但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体检项目,人们却有些拿不定主意,应该把所有项目全部筛查一遍,全面了解身体状况,以防万一吗?央视网携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推出“读懂体检高频词”系列科普节目,带你迅速将所有体检知识点一网打尽!在本期节目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威教你如何完成一次“有效体检”,将每一次健康体检变为“私人定制”。《新闻+》记者:如何确定哪些体检项目是必要的?赵威:现在体检行业内整体有一个“1+x”的理念。其中的“1”是基础项目,也是最应该关注的项目。每一次体检都会涉及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一般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等。其中的“x”可以理解为因人而异选择的项目,也呼吁大家依据自身情况来选择“x”项目。比如您和您的同事可能年龄、性别一样,但有些其他内在的情况不同,包括遗传病史、日常的生活习惯等等,体检项目就会不一样。《新闻+》记者:不同年龄的体检者应如何选择体检项目?赵威:对于正处在18岁到20多岁阶段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患心脑血管病、肿瘤类疾病的概率较低,相对脆弱的部位是甲状腺。甲状腺容易出现的病症有甲状腺癌,这是一种肿瘤性疾病;另外,比肿瘤更容易出现的是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比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等,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发生率高一些。所以甲状腺检查是年轻人应该投入精力关注的项目。此外,年轻人的社会活动较为丰富,一些感染类、与传染相关的一些疾病也要注意,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它也不等于真正的临床疾病,但是它与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有很大的相关性;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也提醒年轻人注意筛查。到30岁以后,一些代谢类疾病开始慢慢发生,例如血脂高、尿酸高等等,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要重视这些代谢类指标,另外,包括基础的身高、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成分也要进一步了解。30多岁以后脂肪的分布量已经开始逐渐变大,其中一个发展方向是向中央内脏堆积,或者说是向腹型肥胖变化。40岁以后,一定比例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出现,尤其在年轻时就有一些代谢类疾病和相关遗传病家族史的人群,心脏、脑血管、头颅部分的检查,需要引起重视。有许多单位建议40到45岁左右检查颈动脉超声,观察动脉硬化的情况,也建议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查,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有没有异常。50岁以后,肿瘤类疾病的发生率开始上升,可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项目,识别是否有患肿瘤的风险。同时胃肠的疾病也需要关注,虽然现在很多常规体检没有涵盖胃肠镜,但是我们仍然鼓励有家族史和已经出现一些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士进行胃肠检查,做胃肠镜。到60岁甚至70岁以上,有很多人已经患上高血压等慢病,所以更强调全面的健康体检,既包含代谢类、心脑血管病类的检查,也包含肿瘤类的检查。对于所有年龄段,现在都在“1+x”的基础上拓展了一步,试图检查除了疾病以外的其他状态,比如对运动功能的测评。测评体能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现在胜任哪些体育运动,怎样运动才能更安全、不受伤,有哪些短板需要加强补足,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新闻+》记者:“一年一体检”的频率适用于所有人吗?赵威:特别精准的体检频率目前仍然有待科学证明,对于每一个疾病来说,到底应该多久检查一次才最高效,需要分门别类地具体分析。现在按照国际上健康管理方面的惯例,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建议进行年度体检,也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适中的时间间隔,筛查人体是否已经开始出现异常。很多肿瘤类疾病的筛查,比如通过影像学检查、抽血检查肿瘤标记物,经常建议的体检频率也是一年一次。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患有慢病的人群,比如血脂高、尿酸高的人群,建议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血糖、血脂、尿酸等等。现在个人监测比较方便,也鼓励大家日常做一些随机监测。如果最近在调药,医生可能会建议更密集地复查,比如刚开始吃降脂药的时候,会建议1—2个月就要复查一次。根据胃肠镜观察息肉或者其他异常,医生可能建议半年、两年或者更长的复查时间。《新闻+》记者:没有时间按时复查,是否有替代方案?赵威:建议进行复查,是因为疾病在一定概率下会发生变化。没有复查造成的影响大小因人而异,比如有些肿瘤类疾病,没有定期复查,很有可能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复查,现在有一些可以自我检测的方法。比如对于代谢类疾病来说,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的检测都有相对应的居家测量的工具。自测适合于已经患慢病或者多位家庭成员也有这类慢病的人群。另外,许多病症的复查次数在调药、调整治疗方案时可能会多一些,但病情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复查时间会变得非常宽松,比如半年甚至一年检查一次就足够了。所以特别密集检查经常是暂时性的,不用太焦虑。《新闻+》记者:收到体检报告后,除了异常指标,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赵威:首先,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有许多人目前并没有被明确诊断出疾病,可能也没有一些早期的症状,这是好事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指标虽然没有达到异常的标准,但它在慢慢向异常方向增长。比如体重指数,可能这一次的体检报告显示BMI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跟两年前比已经逐渐贴近超重的方向,这样虽然不是显示异常,但提示的却是异常的趋势。所以体检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用来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科学、健康的习惯,而非简单地观察身体存在哪些疾病。此外,如果某些体检项目的检查数值不在正常值范围,也并不代表一定有病,有些数值确实会出现一定偏差。比如有些人的肝功能比较脆弱或者敏感,在感冒的急性期或者非常疲劳时,可能近些天的肝功能以及涉及血脂的一些项目都会和平时状态不一样。我们在体检之前要保持健康的、正常的作息和生活状态,尽量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喝酒,不要在熬夜之后或者连续加班之后体检。
链接地址:https://new.qq.com/rain/a/20231231A02NSH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