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我国剖腹产率高达 44.1%,最新专家共识:10 种情况才考虑剖

作者:魏瑗 来自:生命时报 时间:2024-03-05 文章点击率:
媒体 疾病

——【生命时报】客户端 1 月 31 日,产科魏瑗医生谈剖宫产术的医学指征。


统计显示,我国剖宫产率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居高位。因此,合理优化剖宫产术已成为妇幼卫生领域的优先事项之一。近日,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专家经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了2023版《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剖宫产术的各个方面提供规范指导。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参与该共识撰写工作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魏瑗,她指出:“临床上,‘是顺是剖’并不是由准妈妈根据自己的感受或判断草率决定的,而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产科医生,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的理性选择。”

图片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28周及之后切开产妇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的产科手术,是全球数量最多的外科手术之一。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剖宫产率为44.1%,低风险人群剖宫产率达40%,居较高水平;我国部分地区一些民营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剖宫产率高达60%。魏瑗认为:“过度应用剖宫产术的问题非常值得重视。不符合医学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术可能增加母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增加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风险。”

魏瑗指出,尽管随着近年来不断科普,很多人认识到顺产对胎儿和产妇都有益处,但并非所有产妇的身体情况都具备阴道分娩的条件,在必要情况下,剖宫产手术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共识》提示,分娩方式的决策需要权衡剖宫产术与阴道分娩的利弊。相比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剖宫产术产妇发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相对较低,产后3个月和6个月恢复性生活比例更高且伴有性交痛比例更低,但子宫切除、产后抑郁、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增加,并且可能对再次妊娠和分娩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剖宫产术产妇分娩的子代发生神经系统损害、肥胖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更高。魏瑗表示,应当在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实施剖宫产术,识别医学指征对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共识》给出了以下10个可以确定剖宫产术的医学指征。

1.胎儿窘迫:胎心监护显示Ⅲ类图形,或Ⅱ类图形经临床充分评估威胁胎儿安危,且不能或不宜阴道助产,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2.胎儿臀位或横位:建议就分娩方式与孕妇进行充分沟通,妊娠37周后可行外倒转术。不宜外倒转或外倒转失败者,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3.多胎妊娠:对于双羊膜囊双胎妊娠者,若第一胎儿非头位,建议实施剖宫产术。对于单羊膜囊双胎妊娠以及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者,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4.前置胎盘或前置血管:对于前置胎盘和前置血管者,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5.妊娠并发症: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胎盘早剥或脐带脱垂等并发症者,建议个体化评估后决定分娩方式。

6.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目前关于妊娠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适宜分娩方式的研究和证据仍有限,建议在充分评估个体情况后选择分娩方式。

7.阴道分娩存在机械性梗阻因素,如巨大子宫肌瘤、严重移位的骨盆畸形、软产道畸形等阻碍胎头下降,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8.妊娠晚期原发性或非原发性初次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者,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9.子宫肌层损伤性手术,如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及子宫先天性畸形的重建修复手术,需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剖宫产术。

10.产程停滞:经充分试产,产程中仍出现产力异常、头盆不称等因素而引起的产程停滞,且不宜阴道助产者,建议实施剖宫产术。

最后魏瑗提醒,如果身体情况允许,孕妇可以在剖宫产术前洗个澡,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剖宫产术后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母乳喂养,配合护士压宫底防止宫腔积血,还要适当在床上翻身促进胃肠道蠕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拔尿管后应多饮水,尽早解小便,逐渐恢复饮食,适当下床活动促进产后恢复。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DE1MTgzNQ==&mid=2247524391&idx=1&sn=694170a028f8f61aaf280d5bada5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