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2 月20 日第24 版,皮肤科李东明医生科普真菌致病相关内容。
一提到真菌感染,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皮肤癣类疾病,如足癣(脚气)、手癣等,通常以身体各处的皮疹为主要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屑、瘙痒、脓性分泌物、刺痛等,看似不足为惧。但其实,有些真菌感染很危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近日刊登一项研究,通过对2010~2023年文献广泛检索,并结合超80篇真菌感染负担相关论文,发现全球每年约380万死亡与真菌感染有关,是之前估计的两倍,是疟疾的6倍、结核病的约3倍。其中,约260万(68%)死亡由真菌感染直接造成。
真菌感染会要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东明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几例真菌“致命”案例。
患者王先生在一次感冒后时常咳嗽,在北京某医院就医后,被诊断为肺结核。但他用了一阵子抗结核药后,病情反而持续加重,甚至到使用呼吸机的程度。之后几经辗转,患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起初,医生仍以肺结核对其治疗,同时建议他去皮肤科检查是否为“真菌感染”。“没想到,他真的感染了一种叫‘聚多曲霉’的真菌。这是一种常生长在土壤、酒曲、食品中的菌种。”李东明随即询问王先生近期行程,发现他在感冒后期曾回过一趟老家并进过地窖,而地窖恰好是聚多曲霉可能聚集的地方。幸好这位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现及时,如果一直按结核来治,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位真菌感染患者起初也曾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且病情更为复杂。当时,他急腹症入院,并立刻进行了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术后状况频发:先是肺里出现弥散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后来胃里出现穿孔,在实施缝合手术后又出现脑部感染,情况危急。“我们先是主动提取患者脑部感染的积液进行真菌培养。然后,我去患者病房观察发现,他身体挂了四五个引流管,腹腔、盆腔液体都是污黄色、污灰色。”李东明判断患者体内有致病菌,并在回实验室给培养出来的真菌做镜检后,确认了想法。
这边李东明的镜检刚做完,那边医院针对该患者的会诊也开始了,她急匆匆带着结果赶去。“当时,不少医生倾向于病人患了结核病,认为病人入院时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后续发展为结核性脑膜炎,建议转诊至结核病院。按照疾病统一性原则,这套逻辑是成立的,但病人在医院用过抗结核药,效果并不好。”李东明在最后发言时说出判断:“病人真菌镜检结果呈阳性,他是真菌感染。”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讨论。有医生问:“真菌感染会引起粟粒性肺结核、肺里弥漫性结节吗?”李东明迟疑了一会,但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最终,专家们经讨论制定了抗真菌治疗方案。在实施治疗2个小时后,患者头疼减轻;第2天,可坐起身;第5天,已能起身活动了。李东明感叹道:“如果没能及时诊断出真菌病,也许病人过不了一周就没了。”
像上述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有的患者为此走遍多地大医院,一些症状甚至会被怀疑是恶性淋巴瘤……“很多真菌如毛霉类真菌,形态不易辨认,很容易被当作肿瘤处理。真菌感染并不一定引起严重疾病,但有些真菌感染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李东明说。《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发的这项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肺结核导致120万人死亡,估计其中34万人(28%)可能死于真菌感染;2020年,全球估计超31万人因白血病死亡,其中约4.5%可能因感染曲霉菌死亡,同时在180万死于肺癌和支气管癌的病例中,约2.7%与曲霉菌感染有关。
在最新国际疾病分类中,已明确分类的真菌病有13种。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第一份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将其按耐药性、死亡率等分为严重优先级、高度优先级、中等优先级三个组。严重优先级组包括耳念珠菌、白念珠菌等;高度优先级组包括光滑念珠菌、组织胞浆菌属等;中等优先级组包括:赛多孢霉属、多育赛多孢等。
防治存在不少困难
“真菌入侵方式多种多样。”李东明说,如果从皮肤入侵,最初可表现为脚气、灰指甲,若未能及时治疗会扩散;如果从呼吸道入侵,不仅可能侵袭肺部,还会侵袭脑部。此外,真菌还可通过泌尿生殖系统、伤口、注射等入侵。当感染扩散,可能影响多个器官,尤其在进入血液后会扩散至全身,威胁生命。慢性呼吸道感染者、肿瘤尤其是终末期患者、免疫病患者、抵抗力差者、经历复杂手术的患者等,都易被真菌感染。近年来,确诊的真菌病患者及重症病例增加不少,李东明判断有以下几点原因。
小病不治乱“大谋”。“许多严重真菌病是拖出来的。”李东明说,即使是灰指甲、脚气等真菌感染,拖久了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很多病人一直等到真菌蔓延至整个腿部,使腿部起皮、发黑才就医。不过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仍能控制病情,但再拖就会累及其他部位。生活中,有时皮肤被割了小口子,若不及时处理,又恰巧接触侵袭性真菌,也可能引起局部坏死。
误诊率高、诊断难。一方面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感染真菌,且症状极易与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银屑病等混淆,很难第一时间诊断。另一方面,真菌病确诊需通过实验室培养、镜检这一金标准,操作较复杂,加大诊断难度,使不少患者的看病过程非常曲折。
药物较少、价格贵。李东明介绍,有些真菌是耐药菌,即使确诊也未必能治好,如常用的抗真菌药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在治疗很多真菌时效果不佳。目前,抗真菌药物品种较少,纳入国家医保的品种更少,增加治疗难度。
呼吸道疾病频发伤免疫力。当前,肿瘤患者、免疫疾病患者等增多,不少患者带病生存且抵抗力较低,易被真菌感染。同时,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人们的抵抗力,增加真菌感染风险,如新冠疫情期间,印度就暴发毛霉菌病。此外,医疗工作者诊疗意识和技术提高,使真菌感染检出率增加。
小心真菌趁虚而入
当前,人们对真菌感染重视程度依然不足,使误诊、诊断结果被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李东明说,前段时间,她为一位胸腔积液病人查出短帚霉感染,还遭到质疑,其他人坚持认为患者得的是癌症。为此,李东明常常要据理力争:“退一万步,病人如果真有肿瘤,在合并真菌感染时,也要先治感染。否则抗肿瘤药会降低个体免疫力、加重真菌感染扩散,短时间内可导致严重后果。”虽然部分科室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医疗工作者整体诊疗意识有待提升。
对于普通人来说,李东明建议从两个方面预防严重真菌感染。一方面,感染后及早治疗。比如灰指甲,当前新型抗真菌药联合用药对大部分灰指甲有效,应在真菌没蔓延时尽早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真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引发头癣、体癣等。另一方面,大众需积极了解真菌相关知识。应知道在呼吸系统疾病久治不好、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能是真菌在作祟;真菌可通过泌尿生殖系统等入侵,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真菌喜欢在潮湿处繁殖,在进入地窖或潮湿地区空房子时,要注意戴口罩;夏季外出跑步时,穿透气的鞋子;平时在处理腐烂果实、粮食或者发酵肥料时,也要注意戴口罩。另外,在按摩店、足浴店等消费时,除了要关注商家是否使用一次性、消毒的洗脚盆、床单等用品外,还应注意服务人员是否戴手套、双手有没有清洗和消毒。
链接地址:https://ncd.org.cn/Home/Kepu/view/id/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