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地址:
2014年12月29日,上午10点47分,一名孕妇被急救人员,紧急推进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丈夫 王山鹰:“我给你按摩按摩。”
张姗:“我最怕ICU.”
丈夫 王山鹰:“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又可以在一起。一切就恢复常态了。坚持下来。”
孕妇名叫张姗,今年32岁,北京人,怀孕不到8个月,而且还是双胞胎。
此时的她看起来病情并没有多么危重,但实际上张姗胸部以下已经完全瘫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非常非常少见,她是复发性阶段性脊髓炎,她整个脊髓都是被破坏掉了。”
导致张姗高位截瘫的是一种脊髓炎的疾病。
这种病稍有一点感染,或毒素侵及到脊髓,就会导致脊髓炎性病变。
轻的症状,仅仅是感觉无力,肢体麻木等。
可如果发病急骤,严重的可在一到两天甚至数小时内,让患者完全性截瘫。
最担心的事情,就在张姗怀孕三个月的时候,突然发生了。
张姗的病情急转直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高位截瘫。
继续妊娠对于张姗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张姗:“大夫都像排了班似的,轮流到我床前劝我打掉孩子,说各种可能性,就比如说孩子长大,会压住你的胃,你最后吃也吃不进去,压住肺,最后你这个肺也恢复不了,说的我很害怕。”
“就是因为她这手术比较复杂,我们准备的比较多一些,好吧?”
丈夫王山鹰:“好。她那时候反正也特别坚决,我有时候也跟她说,我说你要坚持不住就放弃吧。”
张姗:“最后我做决定,我就说我一定要再坚持坚持,我要试一试,我不到最后一定不能放弃。”
做出这样的抉择,是需要勇气的,为了两个宝宝,张姗不仅失去了双腿行走的能力,妊娠中期更是几次,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张姗:“我以前跟他们一样,我插着呼吸机我在那里边,就是带呼吸机,然后做气切、插肠管,做那个血浆置换,都做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当时我看着病例的时候,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病情是很复杂,很重。还有一个问题,她还是个双胎,没有办法来承受这种变化,她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张姗:“我就是觉得特别舍不得,我就一定要坚持,我一定要坚持把孩子生下来。”
丈夫王山鹰:“她腿很累。”
张姗:“要不是他我真不知道,我能躺四个月,四个多月我都快疯了。”
难道张姗的腿就这样一直瘫下去,她还能有站起来的一天吗?王山鹰不知道,但是他每天都这样,给妻子按摩双腿,形影不离地照顾着她。
这一天,怀孕仅7个多月的张姗,突然开始频繁宫缩,这意味着孩子随时可能出生。
张姗被紧急转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孩子是一个早产的状态,孩子出来之后,有可能肺部(发育有问题)”
张姗:“他们不会让我做手术吧。”
丈夫王山鹰:“不至于。走一步说一步吧,如果你明天情况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她双胎本身负担会更重,她基本上下肢是瘫痪,是不能动的,而尿管是长期持续的。”
医院紧急召集产科、儿科、神经科、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十余个科室的全院会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筱宏:“她其实就真的,完全有可能之后再反复出现,肺部的感染。”
“感染加重,突然出现一个应急心脏病,可能突然出现一个心衰。”
高位截瘫的张姗由于长期卧床,各种感染猝不及防,而这是医生们最头疼的,因为不可预知的致命并发症也将接踵而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结果我们给她做了一个,产科的一个评估检查,结果发现她的问题,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就是她除了双胎以外,看她子宫,下段非常非常地薄,就是她子宫的下段可能都能看到胎儿的毛发了,当然牵拉子宫再长大,它也有破裂的风险,再不及时的话,那孩子可能会有风险,子宫会有切除,那严重的时候,大人生命也会有问题。”
不仅如此,张姗又出现了新的状况,产科检查发现,她的子宫下段被两个孩子,已经撑得非常薄,随着两个孩子不断长大,子宫随时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不光孩子会面临胎死宫内的厄运,就连张姗也有可能大出血危及生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 汪宗昱:“患者再次出现,这个高热呼吸衰竭或胎死腹中,甚至会危及到孕妇的生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筱宏:“如果可能的话,尽快的终止妊娠。”
会诊决定,张姗必须尽快终止妊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 么改琦:“完了又合并了泌尿系的感染,又合并了肺的感染,就是说这个人,现在的基础状态是很差的,就是这样一个状态,现在能不能承受(手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终止妊娠,终止什么时候终止,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挺纠结,我们也特别担心,她突然夜里突然的出血,夜里突然的有问题,去急诊做手术,人员对吧、血源等等都很被动,所以我们要是早一点去,择期去做手术,又想到这个孩子相对还小嘛。”
胎龄只有7个多月的双胞胎,能不能存活,张姗能不能经受得住手术的创伤,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一二起好了。”
“来来来放心。”
“你不冷吗?”
张姗:“冷。”
丈夫王山鹰:“那拽上去,盖着点。”
张姗:“再坚持坚持我要试一试,我不到最后一定不能放弃。”
“第一步我们做全身麻醉。”
“对是吧,术中可能出血会多。”
“她大出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非常大是吧?”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让你舒服地睡觉,咱们睡着了呢,孩子就出来了。”
麻醉对于张姗来说是第一关,高位截瘫的张姗无法自我感知,所以麻醉程度的控制,是手术的关键。
“就是要做全身麻醉,这个不能省略,因为她反射还在,不然后面反射一旦起来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
虽说张姗是高位截瘫,胸部以下都没有知觉,但术中麻醉不但必不可少,反而要更加谨慎严密监测。张姗长期卧床,全身的血液循环差,血压的波动极易产生致命的血栓,所以为了尽可能的稳住她的血压,麻醉医生决定对张姗采取全麻方式,把生命交给仪器来控制。
“血压150、97.”
“好了吗?”
但是麻醉药物,对于孩子是致命的。
“这些(药物)无疑对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呼吸都会有影响,然后就我们准备开腹的这个一刹那,(麻醉医生)再给麻药,这样我们尽量缩短,就是麻药给孕妇到胎儿的这个时间。”
“既要保住妈妈的血压,又要保住两个孩子的生命,麻醉医生对药量的控制,慎之又慎,每一个操作,关乎的是三条生命。”
“把钩先拿走。”
“把钩拿走。”
为了缩短孩子接触麻醉药物的时间,让孩子多一分生的希望,产科主任赵扬玉,必须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取出孩子。
孩子出的越快,那么母体里边的药物流到孩子身上的,这种浓度和药量,就会越少,对他得影响就越小。
“出来了女孩吧。”
两个孩子都顺利降生,是一对龙凤胎,因为早产,孩子的肺部发育不成熟,不能正常呼吸,儿科医生第一时间为他们吸羊水,打通气道。
就在儿科医生努力抢救两个早产儿时,他们的妈妈,却出现了棘手的问题,产妇突然出血不止。
一个是双胎,两个孩子胎盘又比较大,一个胎盘正好完全覆盖在子宫颈口那个位置,然后从那个位置,又开始往子宫肌层上植入,这种胎盘植入,跟子宫肌层是不能分开的。
张姗患有胎盘植入,这是导致致命性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众所周知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眼下张姗的胎盘,竟然穿入子宫肌层,长达八公分,张姗很可能会下不来手术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只要她出血是别人可能出血,你比如出一千两千,现在三千毫升,我经过液体复苏,等等没有问题。”
“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但是她可能就不行,我们担心她一旦出血,大出大入对她是影响非常非常大,她如果说出血到一定程度,我们可能就相对积极地去切子宫了,这种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心肝肾它都有一定的影响。”
张姗的各个器官机能,都相对较弱,无法承受术中的大量出血,一旦由于胎盘植入,导致大出血止不住,为了保命就不得不切除子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常务副主任 赵扬玉:“胎盘植入,然后就是出血比较凶险。”
“两个孩子要送过去。”
胎龄不到八个月的两个早产儿,身体里各个脏器,都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必须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依靠药物和仪器维持生命。
“是刚才那个早产的那个双胞胎是吗?”
“对对对。”
“从这儿过去一直往前走,左转。”
“好。”
“做了两侧子宫动脉,下行支的结扎,局部的8字缝扎,然后子宫收缩不太好,我们又给她做了B-lyunch缝合,还好把这个止血给止住了,子宫也保留了。 后面那一关还是很重要,包括感染的问题,肺部的这种病灶也很严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都没有办法拔管,但是你长期的这种插管,反而更增加这种感染,它这有 一个恶性的循环。”
虽然张姗的手术结束了,但是危险还远远没有过去,手术创伤对于她的打击,是致命的,张姗又被送回了重症监护室。
“知道了吗?知道点点头,手术做完了,现在在重症监护室。”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我们看到了张姗刚刚出生的一对儿女。
“他们吃奶还是不能满足,就是吃着吃着就不吃了,他们属于这种,就是孩子来说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弱。”
摆在两个宝贝眼前最大的难关就是喂养,因为早产儿先天营养储备就不足,出生后如果营养再跟不上,就会影响发育,如果抵抗力弱,各种感染的并发症,也会找上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候林:“他们现在主要是吃奶,没有吃到足量,需要给他们静脉补液,因为他需要一个过渡的时期,他没有一下子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就是头部B超,那些需要做,因为早产多多少少脑颅,就是大脑发育都有一些问题,就是有颅内的少量出血。”
丈夫 王山鹰:“随后几天还要做一检查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候林:“就是头部B超,然后再看孩子生命体征那些。”
这个窗口是距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最近的地方,儿子和女儿就在里面,王山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鼓励孩子们,让他们跟妈妈一起加油,希望早日相见。虽然张姗 的手术很顺利,但是术后感染和血栓对于她来说同样是致命威胁,尤其是肺部感染,一旦发作不仅很难拔管,母子相见更是遥遥无期。
丈夫 王山鹰:“她插着管,她知道我来,我只要说,我来了,她就知道了,她眼睛半睁着,她用手在我手上写,就写两个字,写了个宝宝,我就知道啥意思,她老惦记,我说没事,咱孩子没事。”
作为母亲,无论自己多么痛苦,甚至生命垂危之际,满心惦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们。
“过了一大难关,挺过来了,特别好,孩子也好,孩子也特别好。”
这天重症监护室传来好消息,张姗成功拔管,可以自主呼吸了。
此时张姗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丈夫王山鹰探视迟到了。
张姗:“王山鹰去哪了?”
张姗父亲:“他不是,他是不是开车,可能路上怎么回事,堵车还是怎么的,不清楚。”
张姗:“那孩子现在在哪呢?”
张姗父亲:“在那个保温箱里。”
张姗:“两个都在。”
张姗父亲:“没事,没关系。”
张姗:“你去看了?”
张姗父亲:“嗯。”
自从孩子们出生后,因为见不着面想孩子,张姗开始变得格外敏感,总觉得丈夫迟到可能是孩子出了状况。
“来了。”
丈夫王山鹰:“对。”
“一直念叨你来着。”
张姗:“你怎么这么晚呢?”
丈夫 王山鹰:“老婆,来晚了。”
张姗:“你去哪了?”
“她一直在念叨你呢。”
丈夫 王山鹰:“别着急,咱们孩子都好。你也好呢。”
张姗:“你去哪了?”
丈夫 王山鹰:“我去,去看一下孩子,赶紧来告诉你。”
张姗:“那孩子现在在哪呢?”
丈夫 王山鹰:“孩子就在咱们这个七层呢。”
张姗:“你没骗我?”
丈夫 王山鹰:“没有,没有骗你。”
王山鹰一直没有把孩子们的病情告诉给张姗,就怕妻子担心。
张姗:“你没骗我?”
丈夫 王山鹰:“我没。”
暖箱里的两个小家伙,都很争气,吃奶量每天吃八次,每次从最开始五毫升,增加到三十毫升。
“ICU的跟着去接病人。”
而这天张姗要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了。
“我们那两个怎么样?张姗的那两个做了没有?”
“张姗,对,我给您,我管那个,有点大。”
“有点大。”
“张姗大女,摸孩子,抱孩子之前都洗洗手。”
“谢谢大家。那个头是往下点还是往上。”
“这脖子,对。窝着,说一声再见,对,谢谢阿姨们。”
“这俩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