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北医三院2015技术创新一等奖】小小支架解除恶性肠梗阻

作者:李军 来自:本网 时间:2016-04-19 文章点击率:

小小支架解除恶性肠梗阻

项目负责人:消化科 黄永辉

参与成员: 消化科 李军 张耀朋 常虹 姚炜

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北医三院每年都会有新的医疗技术在开展,它们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不断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获得2015年度医疗创新奖的技术都有哪些吧。

从1位患者的救治经历谈起……

王奶奶原来排便很规律,最近几个月却不如往常,排泄频繁且稀松,时不时能看到里面有血。老人心里嘀咕过几次,不会有什么病吧?可是想想自己原来犯痔疮时也是便血,再加上听说到医院要做肠镜检查,心里害怕,迟迟没敢去。

这几天,王奶奶都没排便,也不通气,肚子又胀又疼,直恶心,吐了几口还是这样。家里人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北医三院急诊室。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肠梗阻,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升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同时合并肝脏转移。

按照以往,这种情况需要进行两次手术。首先是急诊手术,切除结肠上的肿瘤,解除肠梗阻。但由于肠道内还留有大量排泄物,容易出现并发症。加上老人年纪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此时急诊手术风险很大,需要做造瘘。等切除的伤口长好后再次手术,摘除造瘘,并将肝上的转移灶切除。

北医三院消化科的一项新技术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先在肠镜下置入一个金属支架,把梗阻的地方支撑起来,解除肠梗阻。然后再安排手术治疗,可以一次性的切除结肠肿瘤和肝脏的转移灶,同时避免肠道造瘘。

在医生的建议下,老人选择了这种方式,在梗阻部位置入金属支架后,老人去厕所排出许多肠道内容物,腹痛腹胀随即缓解。之后在医生的安排下清洁肠道,做好术前准备,择期将结肠癌和肝脏转移灶同时切除。

下面,我们就跟随北医三院消化科副主任黄永辉团队,走进这项技术——内镜下结肠自膨胀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结肠梗阻

技术内容

急性肠梗阻患者经腹部平片、CT等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为恶性梗阻,和外科充分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获得知情同意。结肠镜到达梗阻部位,观察肿物形态,再次判断梗阻性质为恶性后,在内镜直视下及DSA引导下置入导丝,通过狭窄段;注入造影剂观察狭窄长度,选择合适型号的金属支架;取活检;将金属支架通过狭窄段,内镜及DSA双重监视下释放支架,确定支架位置;术后观察,多科协作术后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和排便情况,必要时复查腹部平片确定支架扩张程度和位置。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转回外科进行术前准备,不能手术的患者在确定梗阻解除后逐步恢复饮食,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技术产生背景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居男性肿瘤发病的第4位和女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7%-29%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其中约30%的患者由于远处转移、广泛肿瘤浸润或严重合并症等问题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

恶性肠梗阻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急诊手术切除梗阻部位,同时在近端结肠进行造瘘。如果肿瘤不能切除,就单纯做近端结肠造瘘,解决肠梗阻的问题。由于肠梗阻急诊手术无法清洁肠道,肠道内容物多,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均较高。急诊往往需要开腹手术,且根除病变困难,不能同时对肝转移病灶进行治疗,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二次手术。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1.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采用内镜下微创的方式解除肠道梗阻,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2.通过置入结肠金属支架进行桥接,在术前解除肠梗阻,使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

3.患者可以在术前更好的清洁肠道、进行肿瘤评估,为腹腔镜下切除、一期吻合、联合肝转移切除等创造条件,从而减少患者损伤、降低造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二次手术。

4.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内镜下结肠金属支架置入可以替代姑息手术,达到解除肠道梗阻的目的。

5.置入金属支架的患者比手术患者能更早的接受化疗,有利于缩短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

这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呢?

结肠癌导致肠梗阻的患者,无论是否能够进行手术治疗。

小结

本项技术为恶性肠梗阻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解决结肠梗阻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肠梗阻,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术前解除肠道梗阻,有利于患者清洁肠道,将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根治手术,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于不能切除的患者则避免姑息手术,缩短住院日,降低手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