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北医三院2015技术创新一等奖】小粒子 大作为

作者:田素青 来自:院刊 时间:2016-03-30 文章点击率:

项目负责人:肿瘤放疗科 王俊杰 参与成员:肿瘤放疗科:姜玉良、田素青、孙海涛

放射科:袁慧书、柳晨、韩嵩博

小粒子 大作为

从一位典型患者救治经历谈起

患者小吴,2005年时刚满20岁,是一名大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被诊断出了神经纤维细胞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

2005年,在某三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肿瘤复发,再次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辗转到专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2008年,肿瘤再次复发,病变包绕颈总动脉,无法手术切除,化学治疗不敏感,放射治疗已经完成,辗转北京各大医院没有好的治疗手段……2008年12月,小吴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至今7年多时间,肿瘤无复发。如今,小吴已经有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并做了一名网店的老板。

201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曾邀请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做了一期癌症治疗专题节目,小吴作为患者代表,参与了节目录制。

2015年6月,以王俊杰主任团队开展的该项技术,荣获北医三院2015年度医疗技术创新一等奖,更多的患者正在受益。

下面,我们就跟随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了解这项技术——CT引导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复发肿瘤。

技术内容

建立了CT引导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包括 头颈部癌、肺癌、脊柱癌、直肠癌、软组织肿瘤等各项复发癌的技术流程,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领先的微创内照射技术,自主创新,将影像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全面拓展应用到人体其他部位肿瘤治疗,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的肿瘤微创内照射综合治疗体系。建立的影像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复发直肠癌和软组织肿瘤的临床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

技术产生背景

放射性粒子如碘-125 等植入治疗,是指将放射性碘-125微粒永久种植在肿瘤内以杀灭肿瘤细胞。其在术中或在CT、B超的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包括肿瘤可能经淋巴扩散途径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X射线及γ射线,在180天内连续不间断地作用于肿瘤,使得任何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都被射线抑制和杀灭,从而使局部肿瘤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到微小损伤。

这种放射性粒子肿瘤内种植,内照射、近距离地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目前国际医疗领域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独具特色方法。根据国外报道,其对头部肿瘤放疗后复发的治疗、胰腺癌、前列腺和直肠癌的治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手段,对中晚期肝癌、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001年开始,王俊杰教授在国内率先将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前列腺癌,已治疗各类肿瘤数百例,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及论著,并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作了专题播出。

这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呢?

(1)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如前列腺癌、肺癌等;(2)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如脑深部的肿瘤;(3)患者不愿意进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如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舌癌等;(4)手术中为预防肿瘤局部扩散或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性效果,进行预防性植入;(5)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转移灶,失去手术价值者,如肺的多发转移肿瘤;(6)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如巨块型肝癌、肺癌、鼻咽癌等;(7) 肿瘤侵润重要脏器无法完全切除;(8)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病例等;(9)化疗耐药患者。

放射性粒子治疗与传统的外放疗有什么不同?

(1)外放疗设备虽然进展很快,对受呼吸而上下移动的胸腔内恶性肿瘤的治疗,仍存在着放射剂量不均匀的缺陷,而且其放射源强度太大,引起患者机体的并发症较明显;而“粒子刀”的粒子直接种植在瘤体中,放射剂量均匀,极少损伤正常组织;(2)外放疗不能避免分次短时的不足之处。外放疗分次短时照射只能对肿瘤繁殖周期中一部分时相的细胞起治疗作用。照射结束后,其他时相的肿瘤细胞仍能很快恢复繁殖能力。肿瘤细胞受任何刺激,都能激发静止期细胞转为活跃期细胞,而且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在两次照射之间隙内仍能迅速增长,直接影响外放疗的治疗效果。而“粒子刀”的粒子在瘤体中有效持续照射肿瘤细胞长达180天,直至全部杀灭肿瘤细胞。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1)与手术配合的互补效应:手术中加用植入放射性粒子是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途径,所其到的最大效果是肿瘤整体的杀灭;(2)提高肿瘤治愈的彻底性:肿瘤侵润邻近重要脏器时,即使能切除瘤体也只是一种姑息手术,预后很差。手术中加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淋巴通道、残存肿瘤组织和肿瘤接壤部位上植入粒子,有望获得彻底的治愈效果;(3)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穿刺技术植入放射性粒子对正常组织的创伤极小,无需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和避免盲目的大范围脂肪清扫操作,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手术创伤和对正常组织的干扰,患者术后的康复顺利。在肿瘤的姑息切除中,用穿刺技术植入放射性粒子,操作简单、无需顾虑肿瘤的残留大小,极大减少正常组织的误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减少、减轻了患者的术后护理难度和工作量;(4)无法手术切除及应用化疗、外放疗效果不佳的肿瘤,应用微创方法植入放射性粒子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5)保留机体功能及形态的效应;(6)与化学疗法的互补效应。

小结·患者如何受益?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案包括了手术、化疗、放疗,被称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三剑客”,在长期的抗癌之路上,它们各自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放射治疗作为其中之一,为人类治疗疾病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整个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放射治疗的介入。粒子治疗作为放疗的一种方式,会越来越显示出治疗的优势,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