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我挺好的,现在在老家,回北京时再去看望您们。”说话的是一个月前因顽固性室颤而在北医三院急诊抢救室获得救治的患者小龙(化名),11月24日接到急诊科回访电话,他十分激动。小龙完全康复的消息,让急诊科医护们感到当初的艰苦付出是值得的。他们没有忘记一个多月前惊心动魄的抢救中......
10月3日13:10分,当人们正沉浸在举国欢庆的国庆长假时,一辆急救车鸣着长笛呼啸着驰入北医三院急诊室门口。23岁的小龙因为“恶心、呕吐、头昏、心率减慢”被送到急诊。当时,他脉搏跳得越来越慢,越来越缓。急诊医务人员立即将他推到抢救室。
心电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接诊医师快速对患者进行着物理检查,完善相关检验项目,对症治疗,密切观察他的病情变化。14:35,小龙神志发生改变,心率也更慢了。突然发生了致死性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意识丧失!
医生梁杨、冯璐迅速开始心肺复苏!多次电除颤,效果甚微!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多脏器功能支持……时间一分一秒流逝,50分钟过去了,小龙的心脏仍呈持续性室颤状态,并多次出现停跳,血压也测不到。危在旦夕!
急诊科副主任李硕赶来,当机立断,立即为其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并马上准备置管,电话通知相应成员。接到电话后,急诊ECPR团队迅速到位,急诊科副主任葛洪霞和心外科傅元豪医生迅速在小龙股动脉和股静脉分别放置了体外循环导管。体外循环机器开始转动起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开始从启动到转流仅仅用了22分钟。小龙的血压慢慢开始恢复,60/40mmHg,80/50mmHg,95/50mmHg......大家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但小龙的心脏始终没有有效收缩,仍反复心室颤动,不能有效发挥心脏射血功能。
尽管有ECMO保驾,小龙的状态仍非常不稳定,此时心室颤动已持续达10多个小时。
急诊科组建了专门团队进行着综合性、个体化治疗。经对恶性心律失常病因的仔细研究,决定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13个小时的抢救之后,小龙的心脏终于恢复了正常跳动!由于心脏停跳过长,序贯出现了心脏、肾脏、肝脏、骨骼肌等多个系统的器官功能损害的情况。急诊监护病房医疗团队给予了他亚低温治疗,进行脑保护。
医生团队每天根据化验指标精细地调整医嘱,护理团队细心照顾,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小龙的情况一天天逐步好转起来,各项指标慢慢恢复正常,48小时ECMO撤机,5天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10月8日,当医护人员呼唤小龙时,小龙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并点头应答。所有在场医务人员都兴奋起来了:“我们抢救成功了!”当听到患者能够正确回答所有提问时,不仅代表他是清醒的,也代表着他的中枢神经功能无任何缺失。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此病例为目前国内首次将亚低温和ECPR技术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成效的病例。
ECPR是抢救难治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ECPR团队,可对难治性心脏骤停患者实施ECPR,救治水平国内领先。ECPR技术联合亚低温技术进行脑保护,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脑复苏提供了重要保障。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ECPR团队在为小龙进行ECMO上机和撤机
小龙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