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心血管内科:给心脏拍个高清电影【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作者:王新宇 来自:心血管内科 时间:2020-06-12 文章点击率:

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2019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

项目团队: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

2019三院新技术 | 心血管内科:给心脏拍个高清电影

2019年医疗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技术名称:心脏磁共振技术精准计算左心室收缩功能

项目负责人:王新宇(右四)

团队成员:王晓华、高炜、祖凌云、赵强、邓湘宁、郭歌

从1名患者的治疗经历谈起

患者张先生,40岁,正常身材。2015年3月因胸闷第一次在社区医院看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低限。随后,张先生反复在某三甲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开始服用抗心衰等4种药物。上有老下有小的张先生开始有些担心自己的身体,血压也升高了。

2018年9月,张先生来到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医院建议他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在精确计算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后,提示张先生的心脏属于“矮胖型”,左心室大小和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后来,张先生规律在三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逐渐减少口服药,心情放松后血压最终也降至正常,2个月后停用了所有的口服药,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技术内容

1.精准:与其他无创性评价心脏形态、功能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成像、CT等相比,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心脏大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测量不依赖于对心室形状的假设,已成为心脏功能测量的金标准。

2.高清:传统测量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简单方便,但视野有限,且受体型、肺透过度、操作者水平的限制;相比之下,CMR无死角,截取多个切面实现血液心肌的良好对比,能显示结构细节,避免漏诊。

3.标准化:CMR的定位由计算机进行,做到每个病人标准化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进行矫正,得到精确的心脏大小和功能,为判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容积或(和)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下降或心脏变形的情况;超声心动图像质量不清楚的患者;治疗随访的患者(需要精确地监测左心室的容积和功能)。

心脏磁共振检查已成为心脏容积和功能测量的金标准,既能避免漏诊,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和患者的心理负担。作为一站式精准诊疗手段,CMR不仅能早期识别病因,还能监测疗效,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