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原理:示踪原理
a、肝胶体显像:
99mTc-植酸钠,与血液中钙离子螯合成99mTc-植酸钙胶体,颗粒大小为 20-40nm,正常时90%被肝脏Kuffer氏细胞吞噬,其他被脾、淋巴腺的单核细胞吞噬。所以肝脾明显显影,当肝内Kuffer氏细胞被破坏或功能不良, 可出现缺损或稀疏灶。
b、肝血池显像:
肝脏内含血总量约250ml 仅低于心腔,大血管及脾。故用99mTc标记红细胞,进行肝血池显像。
c、肝血流灌注显像:
动态示踪肝血管及门静脉的灌注情况,通过首次通过图象和计算机计算定量指标进行判断。
d、肝肿瘤阳性显像:
利用99mTc标记亲肿瘤化学物质进行显像,如99mTc-GH,正常肝组织不显影,出现异常放射性浓集,表明为肝癌,特异性高。利用癌代谢活跃的特点进行显象,99mTc-PMT, 前5分钟表现为稀疏,2小时后填充。
2、临床应用
a、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探测。
b、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鉴别。
c、肝内外(腹部和膈上)肿块的鉴别诊断。
d、失代偿期肝硬变诊断:右叶影像缩小,放射性减低,左叶增大,放射性增高,脾影明显增大,放射性浓集。
胆道系统显像
1、原理
99mTc-EHIDA(二乙基乙酰替苯胺二醋酸)示踪胆红素的代谢过程,能被肝细胞摄取,并分泌的毛细胆管与胆汁一起经胆道系统排泄。
2、临床应用
a、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b、黄疸的鉴别诊断。
c、胆道手术后随访:观察胆道吻合及通畅情况、有无胆汁外漏。
d、胆囊收缩功能测定:(不能应用于有胆管梗阻的病人)。
e、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对于异位胆囊和胆道畸形有较高特异性。
f、移植肝的监测。
g、十二指肠胃返流的诊断。
消化道显像
1、胃食道返流显像(GER):灵敏度为90%。
显像原理:当食道下端扩约肌功能障碍,胃内容物可返流入食道。
临床应用:观察胃大部分切除后有无GER,观察胃灼热和反酸的原因。
2、胃排空测定:
显像原理:将不被胃粘膜吸收的显像剂引入胃内,观察胃内放射性下降情况,可计算胃排空时间,反应胃的运动功能。
临床应用:观察胃功能紊乱的原因,是观察食物或药物疗效的客观方法
(1)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分切除,甲亢等患者胃排空时间加快。
(2)胃窦癌、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分切除伴倾到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胃排空时间延缓。
3、胃粘膜异位症显像:
显像原理:异位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一样能分泌胃酸,也同样能从血液中摄取99mTc。
临床应用:美克尔憩室诊断、胃肠道手术后残留胃和术中有无胃粘膜播植显像,是分析胃肠道出血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4、胃肠道出血定位诊断:
显像原理:当胃肠道出血时,放射性显像剂随血液进入胃肠道。
临床应用:适应于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和大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