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文化 > 正文

走进印度

发布时间:2012-06-26    点击数:

走 进 印 度

盖晓燕

2012年2月24日至2012年3月4日,我有幸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到印度出访。此次出访的目的是中印青年友好交流。应印度青年事务与体育部邀请,共青团团中央组织的来自中央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495名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组成中国青年访印代表团,分别从北京、上海启程,赴印度新德里、阿格拉、特里凡得琅、班加罗尔、菩提伽耶等城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访问。印度是古老与现代的混合体,她曾创造了灿烂的“恒河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唐僧取经为印度增添了神秘色彩,印度是贫穷的国家,但近年快速崛起,前几年阅读《世界是平的》,书中弗里德曼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印度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先进,目前印度成为美国许多电话网路销售公司的客服中心。带着向往与疑问,我走进印度。

代表团受到了印方的高度重视,每到一处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热情接待。印度总统帕蒂尔女士在总统府亲切接见了我们,并发表致辞,希望代表团能够通过和印度各界的接触与交流,增进对印度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促进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为访问团专门举行招待会。我们四分团访问比哈尔邦期间,受到该邦总督亲切会见,殷切希望此次中国青年之行,能够为印中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印方对代表团十天的日程做了精心的安排。我们在首都新德里市参观了国会博物馆、印度门,了解印度人民斗争史和民主史。在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市,拜会了该邦议会议长与反对派领袖,参观了当地议会的实际运作过程,与当地青年举行了热烈的交流活动,还考察了巴特那博物馆与国立法律大学,并与当地商会进行了交流活动等。我们前往阿格拉参观了世界七大奇迹泰姬陵,泰姬陵代表了印度最佳的建筑艺术和风格,见证了在沙·贾汗国王对泰姬永恒的爱情;我们在菩提迦耶参观了那烂陀大学遗址、灵鹫山以及大菩提寺等佛教圣地,并与地方乡村俱乐部等机构举行了联欢活动,进行了亲切的交流。考察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最广泛的互动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与印度青年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次出访印度时间虽为短暂,但眼界进一步开阔,我对中印两国关系和异同性进行了理性思考。主要感受及收获如下:一是进一步近

距离触摸到印度古代和近代文化。印度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参观泰姬陵等重要建筑物,了解到了莫卧儿王朝的兴衰,为印度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所震撼。从参观国会博物馆,了解了印度人民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斗争史。从传统文化的保留完整性与多样性来看,印度人民珍视民族传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体系。同时,从通过参访社区和高校,感受到了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传播,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印度的社会进步。二是初步触摸到了正在发展中的印度。从德里、巴特那市政建设和学者演讲中等感觉到印度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正在获得一种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三是通过对各地宗教教堂与庙宇的外部观察和对部分印度青年的访谈,了解到当今印度多元宗教共生,传统习俗有很大影响力。四是通过与印度青年的交流,接触电视报纸等媒体,凡是受过

高等教育的印度人,都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并用英语工作。在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优势,在现代科技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五.印度不太富裕,人口众多,但其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建立了一套政府医疗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国家级医院、邦(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级医院,除此之外还有各级医疗中心。政府医院条件比私立医院要差得多,这使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私立医院,减少了政府医院的压力。六是在考察中发现印度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比中国弱,但其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中国学习或增强。

中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当前中印双方高层都希望两国关系是健康、稳定的发展,都希望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开拓合作。但由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媒体炒作等原因,使原本友好的关系呈现退化趋势。而且在印度南北方精英分子对中国的态度也存在分歧。青年代表着国家和世界的未来,他们不仅是自己国内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还是国际友好关系的承担者与发展着,所以双方政府非常重视青年交流。通过此次访印,我对印度国情和印度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一样都是热爱和平,追求友好的。今后,我将尽我所能继续传递友好的信息。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 100191

联系电话: 010-82266699   E-mail: 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