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很多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够用稚嫩的声音流利的背诵《声律启蒙》。3岁以内的小朋友沟通和语言技巧的发育是儿童早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早期学习和社交技巧的关键。家长们越来越意识语言发育在幼儿语言和社交发育中的重要性。经常会有家长在门诊充满担忧的问:“大夫,我的孩子到2岁还是不说话,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还是仅仅是贵人语迟?”
一些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10%-15%的2岁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但仅有4%-5%的儿童在3岁后仍存在延迟,6%-8%的学龄儿童存在特定性语言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推测出来,一定比例的语言发育迟缓幼儿会在学龄前赶上来,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特定性语言障碍的学龄儿童在入学前未被识别出。因此早期识别语言发育迟缓,并且给予适当的干预非常必要。
语言发育迟缓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而言,如果90%的正常发育儿童获得了某种临床预期技能,例如到1岁时会称呼“妈妈”、“爸爸”,但患儿到该年龄时却未获得该项技能,那么临床上需要引起关注,即“危险信号”。
语言延迟的危险信号在不同的年龄包括以下几项:
(1)出生后到任何年龄:对声音无反应,尤其是父母的声音。
(2)6至9个月:无呀呀学语的表现。
(3)12个月:不会用“mama” “dada” “papa”等声音来称呼父母。
(4)15个月:不会用除了“mama” “dada” “papa”等特定的单音节词语或类似词语来表达需求。
(5)18个月:不能用2个以上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爸爸抱”或“找妈妈”);不会指出被叫到的人或物品。
(6)24个月:只会重复问题,不会回答简单的问题(例如“你叫什么名字?”)
有一些家长可能会说“男孩说话比女孩晚”,或“孩子爸爸到3岁才会说话”,还有的家长会说“他说话不多,但什么都懂”,这些理由不能合理解释孩子不说话的病因,如果具有以上所列出的危险信号,建议尽早于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语言评估,尽早干预。
儿童的语言输出需要家长们大量的语言输入。没有输入,也不可能有输出。家长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主要包括:
(1)大声对儿童朗读绘本或儿歌。
(2)进行对话式阅读,鼓励儿童参与评论图画内容和故事情节。
(3)叙述日常活动。并且可以提问题,鼓励儿童回答。
(4)聆听儿童说话,积极回应,并且重复和扩展儿童的对话输出。
(5)说话时可以配合肢体动作以便于儿童理解。
(6)限制和减少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