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器官、组织或细胞所发生的疾病过程,可采用病理形态学检查的方法确定病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做出病理诊断。进行病理检查,首先要观察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然后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再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病理检查已经大量应用于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在临床方面主要进行尸体病理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确诊断及验证术前的诊断,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二是明确诊断后决定下步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进而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总结临床病理诊断也可得出大量极有价值的科研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病理检查进入新时代,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检查项目逐步开展;新型仪器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超微结构病理、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等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检查中。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类型、组织来源、性质和范围等,是肿瘤疾病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技术包括:
形态学检查
1. 脱落细胞学检查:例如:阴道分泌物涂片,用于检查子宫颈癌;痰涂片,检查肺癌;胸、腹水离心后涂片,检查胸腔或腹腔的原发或转移癌;尿液离心后涂片,检查泌尿道肿瘤等。
2. 活体组织检查:患者身体的病变部位取出的小块组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钳取、切除或穿刺吸取等方法)或手术切除标本,通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技术操作后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以确定病变性质,作出病理诊断。这是诊断肿瘤最常用、且较为准确的方法。
组织化学技术
本技术可以通过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反应原理显示组织切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及其与功能相关的研究,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特异的显色反应,显微分光法,荧光抗体法,放射自显影法等,借以显示组织中特定的核酸、蛋白质、氨基酸、脂类、多糖、无机物、酶等组分,从多角度协助病理医师做出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组织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体,病理检查中主要检查的是肿瘤相关抗原(肿瘤分化抗原和肿瘤胚胎抗原),由此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协助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利用此方法可以对许多常规方法难以判断来源的肿瘤加以鉴别。
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的显微装置,具有高放大、高分辨的特点。最常用的电子显微镜为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超薄切片和复染样品,分辨率可达1.4至2A,另外还有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超高压电镜、分析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种类。电镜在确定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鉴别肿瘤的类型和组织发生上可起重要作用,但迄今尚未发现可据以诊断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超微结构改变,因此要鉴别是否为肿瘤或判断肿瘤良恶性仍主要靠光镜观察。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定量分析细胞,已广泛用于肿瘤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瘤细胞DNA含量的检测。研究表明,良性病变细胞DNA倍体都是二倍体,而实体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多为非整倍体或多倍体,故检测异常细胞的DNA含量可作为判定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标准,又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FISH、CISH技术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第一代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基因芯片等新技术在肿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诊断上的广泛应用,为病理医生对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特异、灵敏和快速的手段,也为临床实现精准化医疗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