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第六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以下简称AAC)暨第三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盛会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亚洲关节镜学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承办。在全球创新技术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知名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及运动营养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交流、探讨和捕捉国际运动医学前沿动态、创新技术及现代医疗的融合与影响。
本次盛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前任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第一副主席李国平;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致诚书院院长,骨生物学家肖国芝;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理事会理事丁长海;亚洲关节镜学会创始人兼名誉主席Sung-Jae Kim教授、现任主席Andri Lubis教授、执委会委员Edgar M Eufemio教授、Chanakarn Phornphutkul教授、Hisham Masdar教授、秘书长Yong Min Chun教授、韩国的Chang Hyuk Choi教授、Nam Hong Choi教授、Sang-Jin Shin教授;美国的Deng Xianghua教授、MaCalus Hogan教授、Michael Edward教授;印度尼西亚的Ghuna Utoyo教授;泰国的Pisit Lertwanich教授以及英国的Qi Yin教授等享誉海内外的国际顶尖专家。
△开幕式现场掠影
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敖英芳所长致欢迎辞。敖英芳所长代表主办方对远道而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社会各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推动,同时也希望将此次会议作为契机,与亚洲各地区关节镜领域专家学者携手并肩增进友谊,开启新的里程碑。随后AAC现任主席Andri Lubis先生和AAC创始人兼名誉主席Kim Sung-Jae先生就关节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同敖英芳所长一起郑重举行了AAC会旗交接仪式。
△敖英芳教授致辞
△Andri Lubis教授致辞
△接旗仪式
△Sung-Jae Kim教授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致辞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快速提升,对关节镜医师的数量和技术要求也在增长。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在首都机场院区跨区域方式放大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专业影响力,开启了运动医学技术推广与传播的崭新篇章。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敖英芳教授作为首任院长已经带领院区开始了备战冬奥的工作,在未来这也需要亚洲关节镜专家的密切支持与合作。
△乔杰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回顾了70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中国运动医学是伴随着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一路开拓。随着对个体化、精准化医疗需求的逐渐增长,给中国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希望今后不仅要关注流行病大数据,更需关注同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异质性,以针对性的对手术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关节镜技术的不断革新。
△詹启敏院士致辞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基础设施层面均在保障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多个产业将发生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运动医学产业的各个链条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作为产学研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助力为中国乃至亚洲的运动医学产业注入创新活力,贡献完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体系。
△王建华会长致辞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首先对此次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几十年来在运动创伤的救治与康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但也指出作为体育强国和运动大国,运动医学的规模还有望逐步扩大。在完善手术的基础上运动功能的康复不容忽视,并强调了精准医疗和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韩院士语重心长的指出运动损伤的预防胜于救治,运动医学工作任重道远!
△韩启德院士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的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进行了题为“微能量医学”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郭院士表示在医学领域存在着三大革命: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基因组学的创立和发展;而第三大革命便是融合科学---微能量医学。一种利用体外设备产生热能、机械波或电磁波效应,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兴医学。包括声、光、电领域不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及末梢神经的再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它可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直接参与靶器官的修复与再生。是运动损伤及运动创伤恢复的最佳助力剂。
亚洲关节镜学会创始人兼名誉主席Sung-Jae Kim教授阐述了“ACL reconstruction (Bone-Tendon-Bone graft for generalized joint laxity)”主旨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关节松弛是固有存在的,会严重影响稳定度和功能,但相对来说BPTB在五年内对其二者影响更小,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供体腱可延展的长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以“健康中国2030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针对中央对健康的重大决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体战略为进行了解读,指出了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定能更有效地凝聚全社会之力一定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早日实现!”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前任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第一副主席李国平同志就“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进展”进行了汇报。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为我们总结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指出关节软骨的治疗是必要的,且日渐受到重视,传统一线治疗方法并未摒弃。
最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分享了“软骨再生微环境的基础研究”,阐明软骨组织微环境变化对其损伤修复过程影响机制,建立软骨组织再生微环境创新理论体系,多维度解析与重塑软骨修复再生微环境,最后为实现临床自体、原位、一次性修复软骨奠定基础。本次主论坛学术活动覆盖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郭应禄院士主题演讲
△Sung-Jae Kim教授主题演讲
△王陇德院士主题演讲
△李国平教授主题演讲
△卫小春教授主题演讲
△敖英芳教授主题演讲
与此同时各分论坛亦是大咖云集,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