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珍贵的医疗资源,血液疾病、外伤、癌症、手术等诸多临床病症都需要输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到一些和输血相关的知识。但是,输血并不像我们想的那般简单,一些常见的观念可能是错的。
常见错误一:输近亲的血更好、更安全
一般观点认为,只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同,近亲之间输血会更安全。尤其是在我院输血科开展团体无偿献血的今天,常会有患者的直系家属强烈要求患者输注他献的血。其实,近亲输血比非亲属之间输血更危险。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它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人体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和排斥外来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并使之失活。但当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时,供血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不但不会失活,反而会大量存活增殖,进而攻击受血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使受血者出现发热、皮疹、恶心、呕吐、厌食、腹泻、黄疸或便血等症状,还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这就是所谓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除非没有合适的非亲属关系血源,否则不建议进行近亲输血。
常见错误二:输注血液制品越新鲜越好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常有患者及其家属提出输注新鲜血液制品的需求,其认为输注的血液越新鲜,“功效”越好。其实,血液中有许多病原体在血液保存过程中可以自然被灭活,如梅毒螺旋体在体外血液4℃保存下只能存活48-72小时,疟原虫保存两周可灭活,还有其他未知的病原体在血液保存中都有一个自然灭活的过程。因此,只要是保存期内的血液,仅从传染疾病的风险角度来说,保存期长的血液比新鲜的血液更为安全。
常见错误三:输血可以补身体
一种观点认为输血可以补充“营养”。因此,一些术后体弱的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在非必要输血的情况下提出输血要求。其实,血液作为人体的一种组织,主要发挥着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和凝血止血等功能,对增加人的体质和营养没有直接效果。相反,输血要承担传播疾病和引起输血反应的风险,弊大于利。因此把血液当成营养品来输注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