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8年总结

发布时间:2020-05-19    点击数:

2018年在北医三院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脑血管病中心协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等科室,圆满完成了全年卒中筛查与防治等一系列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脑卒中筛查与脑血管病中心建设

2018年脑血管病中心多次组织神经内、外科、介入血管外科、超声科、放射影像(CTA及MRI)、核医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神经康复、体检中心、干部保健科、心内科、心外科、内分泌科、眼科、麻醉科及海淀院区相关科室等多个相关优势学科进行脑卒中筛查防控工作安排和布置,为我院作为国家卫计委基地医院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自脑血管病中心成立以来,依托相关科室,充分发挥我院技术优势,可为卒中患者提供从急性期动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到规范化的一、二级预防等有关脑血管病防治的各项技术操作。通过我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脑血管病中心疑难病例会诊”、“卒中登记系统”等制度使广大患者受益。2018年,中心继续开展多学科会诊,组织了多次疑难卒中患者的会诊工作。在世界卒中日,脑血管病中心还组织了多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联合义诊,为患者提供了顶级的诊疗服务。多学科合作成为我们中心的重要特色和亮点,在脑卒中筛查、药物干预、溶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已经走在国内前列。其中,神经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每年收治大量(>1000人)的脑卒中病人,同时在门诊筛查大量的病人,并指导用药,是国内最早开展溶栓治疗的单位之一。神经外科开展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018年完成数百例CEA手术,同时开展了几十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间接搭桥手术,神经外科几乎每月都有来自外省同行的CEA手术专项进修生,与此同时,中心副主任王涛教授指导外省几十家三甲医院开展了CEA手术,为我国CEA的普及做出积极贡献。介入血管外科全年开展50余例CAS,脑血管造影近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治疗40余例,急诊缺血机械取栓20例,颅内动脉支架20余例。介入科与神经内外科有着良好的合作,神经内外科专家及介入放射科专家、脑血管病超声专家等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发言,对普及脑卒中防治做出了大量工作。

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启动了2017-2018年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我院脑血管病中心响应号召,联合神经内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及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启动了院内卒中患者及社区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截止2018年10月,完成了国家脑防委安排的医院综合干预任务量,社区综合干预档案提交率达到87.7%,并获得了脑防委的奖励。下一步将对筛查出的卒中人群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复发危险分层评估以及随访管理,充分发挥脑血管病中心多学科优势,为不同病因、不同分层的患者提供差异化的精准预防和治疗方案。为我院辖区内的人民群众慢病防控管理提供优质的终身服务。

二、创新性工作:创新合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诊疗服务

2018年脑血管病中心联合各个科室完成了许多例国际国内领先的脑卒中诊疗病例,并获得了社会的关注。

RRE-90评分是2018年开展的一项评估卒中患者近期(90天内)复发风险的一项评分,神经内科主动在脑血管病中心、病房、社区推广和使用RRE-90评分,进一步鉴别了卒中高危复发人群,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与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合作,进行手术干预,从而降低了卒中复发的风险。自从进行RRE-90评分施行以来,神经内科病房有多位患者得到了更有效、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并充分向患者交待病情,在提高卒中诊治水平的同时,也成功降低了医患矛盾的风险。

神经内科与心外科、心内科联合诊治先天性卵圆孔未闭合(PFO)封堵手术也是2018年开始尝试的新的卒中二级预防诊治流程。2018年8月,一例不明原因的卒中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经仔细检查未发现常见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经过脑血管病中心的多学科专家会诊,最终在心内科的协助下完成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心房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了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并在心外科团队施行了难度极高的超声引导下PFO封堵术,患者顺利出院。这一病例是脑血管病中心MDT诊治模式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的又一典型体现,不仅如此,脑血管病中心在优化诊治流程的基础上,又为数个PFO患者进行了治疗,将这一先进诊疗手段程序化、规范化,从而形成了新的PFO诊疗模式。这一病例不仅得到了院内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新浪网进行了报道,更好的宣传了脑血管病中心为患者所做的努力。

2018年,美国AHA/ASA更新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诊疗指南,依据最新研究内容,将脑血管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有条件的扩展到24小时。依据最新指南,在影像科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CT灌注及CT血管造影的我院急性卒中患者,有机会在更长的时间窗内接受血管内治疗,从而更好的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2018年,在神经内科、影像科、介入血管外科的共同努力下,多例患者依据新的指南接受了血管内治疗。从指南更新后的文献学习、协调各个相关科室、讨论并完善急诊流程,到最终完成多例诊疗操作,都离不开脑血管病中心这一模式在协调整合各个科室中所发挥的先天优势。

三、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脑血管病中心学科建设

作为脑血管病中心核心组成部分的神经内科,每季度在国内召开一次“北京大学卒中论坛”,在国内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8年共举办4期,今年恰逢建院及神经内科建科60周年庆典,卒中论坛也汇集北京各大卒中知名教授,共同为听众奉上了学术盛宴。同时,还举办了国家级继教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新进展学习班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颈动脉狭窄综合治疗全国培训班”等,内容包括神经内科筛查与诊断、B超诊断、影像学诊断、内科治疗、急诊溶栓、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等。

2019年脑血管病中心将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医师组的机制,进一步发挥脑血管病中心多学科合作的优势,通过每周四的例会机制,进一步实质性的推进脑血管病中心发展。

总之,作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的落地机构,脑血管病中心在2018年组织各相关科室,在人才培养、急诊救治体系建设、病房卒中急性期疾病管理、CEA及CAS手术例数、溶栓治疗的开展情况、康复治疗、多学科协作等多方面,均达到了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的标准。作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我们将在国家卒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