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男性,49岁,主因“间断左侧肢体抽搐6月余,左侧肢体无力3月余,左侧面部麻木1月余”于2017年05月02日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月余(2016年10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上肢抽搐,抽搐形式为腕部过屈,拇指、食指、中指过伸,无名指、小指过屈,前臂旋前抽搐,无法自控,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无二便失禁。无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视物模糊,无耳鸣、耳聋。发作后左侧上肢无力,约1小时后症状完全缓解。发作频率一天一次至三天一次。病情逐渐加重,发作范围累及左侧上下肢,并遗留手指活动欠灵活。3月前开始左侧肢体无力不缓解,肢体抽搐后加重。1月余前开始出现左侧面部麻木。头颅核磁示颅内多发占位,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来自河北保定蠡县,从事生毛皮加工数十年,家中养狗多年,平时饮食无特殊。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精神疾病史。否认肝炎史、结核史、疟疾史。10年前左手外伤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中输血史,遗留手指畸形。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长期用药史及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25岁结婚,育有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父母健在,非近亲结婚。
入院查体:T 36.0℃,P 67次/分,R22次/分, BP 120/80mmHg。一般内科检查无异常。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颞肌、咬肌无萎缩,咀嚼有力,张口下颌无偏斜,双侧面部感觉大致正常,双侧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饮水无呛咳,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减低,余腱反射适中,双侧巴氏征(-),双侧霍夫曼征(-)。颈软,左手指畸形,屈曲状,左侧手关节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
血常规(2017.2.27):白细胞计数6.48×10^9/L;中性百分比64.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0.3%,血红蛋白浓度145g/L,血小板262×10^9/L,C-反应蛋白12mg/L。
生化(2017.2.27):17U/L, AST 16U/L, CHOL6.04mmol/L,LDL-C3.54mmol/L,Glu 5.0mmol/l。
腰椎穿刺检查(2017-2-27):初压为80mmH2O,脑脊液常规:WBC 0×10^6/L,RBC50×10^6/L;总蛋白17.39mg/dl,Cl 1213mol/l,葡萄糖(GLU)2.76mmol/L,未找到抗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新型隐球菌,未找到肿瘤细胞等。
肝包虫IgG抗体(血)阴性;
囊虫(血)IgG抗体(-),囊虫 IgG抗体(脑脊液):(-),
弓形虫抗体(血)IgG+IgM(-);
抗莱姆病抗体(血)IgG(-)。
布氏杆菌虎红试验(2017.2.27,2017.3.9)(+)(两次)。
艾梅乙丙感染项目:乙肝核心抗体(HBcAb)8.53S/CO。
检查结果:
外院头颅MRI(2017-1-21)提示:右侧顶枕叶皮层异常信号。
PET(2017-2-7,外院)提示:1、右侧额叶、右侧顶叶、右侧枕叶病灶呈FDG摄取降低,不支持典型转移瘤。
头颅增强核磁(2017-2-25):右侧脑内异常信号,考虑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不除外包虫感染。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罗氏芬抗炎治疗,多西环素和利福喷丁对症治疗、德巴金抗痫治疗。
为明确诊断行脑组织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