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学 (供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试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 二00五年十月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前 言
神经病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具有极高的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坚实地建立在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是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及临床实习,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绪论部分要求学生对神经病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论部分主要讲授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学,要求学生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反射、颅神经、大脑的主要定位症状和体征。各论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定性诊断与防治原则。实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方法,神经系统检察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典型临床病例讨论,加强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教学中要求采用双语教学,帮助同学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神经病学专业英文词汇,顺利阅读专业英文文献。
神经病学的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本科医学生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增加二、主要内容的深度,并介绍有关的国内外重要的新进展和主要的研究新动向。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竞争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总学时数为58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习28学时。
第一章 绪论
一、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治疗原则。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主要种类。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分类和神经病损的类型,及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哪些方法。
拓展: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
二、 主要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简要说明神经病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分类。
3.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分类,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缺损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4.神经病损的类型,按部位可分为肌肉、神经肌肉接头、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小脑、脑皮质下结构、脑皮质等类型;按部位的分布又可分为:(1)、局限性病损。(2)、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3)、系统性病损。
5.定位诊断的概念。神经病损的定位诊断方法。
6.定性诊断的概念。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强调首先要进行定位诊断,然后再进行定性诊断。
7.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8.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9.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10.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
三、 学时:1学时
四、 参考文献
1《神经内科学》,余宗颐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 Cecil’s Textbook of Medicine,Philadephia:Saunders
3 Merritt’s Textbook of Neurology ,Philadelphia:Williams & Wilkins
第二章 总论
一、要求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特点。
熟悉:神经系统损害时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了解: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生理。
拓展:脑死亡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
(一)感觉系统
1.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一般感觉、复合感觉。
2.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性支配及周围性支配。
3.感觉障碍:
(1)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过敏、感觉减低与丧失、感觉分离、感觉异常、疼痛等。
(2)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周围型、后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锥体运动系统与椎体外运动系统,小脑系统。
2.运动的传导通路。
3.运动障碍
(1)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2)瘫痪的定位诊断: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Brown-Sequard综合征。不同部位的脊髓横贯型损害特点。
(3)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减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与肌强直的区别。
(4)肌营养改变:肌消瘦、肌萎缩、肌肥大。
(5)基底节的组成。不自主运动的概念。不自主运动的类型:肌束颤动、痉挛、抽搐、震颤、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对侧偏身投掷运动等。
(6)小脑的结构和功能。小脑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区别。
(三)反射
1.反射的组成。
2.反射的种类。
3.反射障碍:浅、深层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四)颅神经
12对颅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及临床症状。
(五)大脑
意识障碍和脑死亡。
大脑各叶(额叶、顶叶、颞叶与枕叶)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包括失语、失认与失用)。
三、学时:14学时
四、参考文献
1.《神经内科学》,余宗颐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神经病学》(第二版),黄友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Neurologic examination. Internet Handbook of Neurology.
第三章 各论
脑血管病
一、要求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了解:脑血管病的分类。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脑循环的解剖,及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
拓展: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及缺血半暗带。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二、主要内容
1.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2.脑血管病的分类。按性质分类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程发展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类,及主要临床类型。
3.脑的血管解剖和血液供应。颈动脉系统缺血综合征(优势侧、非优势册大脑半球损害)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综合征。腔隙综合征。
4.脑循环的病理生理,局部脑缺血及缺血半暗带概念。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6.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因、发病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强调超早期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及二级预防。
7.脑出血的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8.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再出血预防。
三、学时:3学时
四、参考文献
1.《神经内科学》,余宗颐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 Merritt’s Textbook of Neurology ,Philadelphia:Williams & Wilkins
3.European Stroke Initiative(EUSI) recommendations for stroke management.
髓鞘病
一、 要求
掌握: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依据。
熟悉: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脱髓鞘病的概念、分类。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
拓展: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二、 主要内容
1.脱髓鞘病的概念、分类。
2.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强调自身免疫机制学说。
3 .多发性硬化的病理: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害和脱髓鞘斑。病损分布特点。
4.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灶性损害症状和病程上的缓解复发,早期有脑脊液的免疫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性损害的症状,我国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症状为多见。
5.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国际诊断标准。需与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鉴别。
6.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的应用。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三、学时:1学时。
四、参考文献
1.《神经内科学》,余宗颐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临床神经病学。陈清棠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Merritt’s Textbook of Neurology ,Philadelphia:Williams & Wilkins
锥体外系疾病
一、要求
掌握: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熟悉:锥体外系病变时出现的主要症状。
了解:锥体外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拓展: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二、主要内容
1.概述锥体外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2.锥体外运动系统病变时出现肌张力改变与不自主运动。
3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别。
4.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改变。
5.帕金森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