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医生是临床研究中最活跃,最具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家群体,是推动临床研究的新生力量,是临床研究发展的希望。他们在临床研究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临床流行病学知识解疑释惑,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的学习有强烈的需求。但中青年医生很难抽出整块时间参加学习,医教研的各种任务排满了工作日程,能否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短暂的时间用于学习临床流行病学知识?新出现的微信以及与此相关的“碎片化生活”方式为传播临床流行病学知识提供新的机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群年轻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对此做了尝试,取得了可喜的初步结果。 建立微信平台是基础,为此这群专家建立了微信公众订阅号,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微信学习交流平台。自2014年1月7日平台开通至3月中旬,已有约1000人成为该平台的长期关注者,长期关注者的人数增长迅速,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临床研究方法微信平台](/__local/2/19/3D/C51D8704A3FAD2741232CFB68F1_4893C24D_D124.jpg?e=.jpg)
在微信平台的建立和运转过程中,如何才能满足中青年医生的实际需求呢?平台运行团队的主要日常工作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因此对医生的临床研究需求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团队结合自身经验开展了选题工作,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理论体系及国际最新进展建立选题大纲。目前已涉及论文撰写、研究选题、研究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方法、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等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
微信传播消息需要文字精炼易懂,因此撰写稿件的时候就需要对现有知识的表述进行转化,提高可读性。运行团队结合日常的教学、咨询经验,在推送前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创新,把大块的知识拆成零散的内容,根据医生的需要进行推送。推送出来的消息表面上看是零散的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也能够帮医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构架。除了内容之外,微信推送的形式也同样重要。为了引导医生在一个舒适的情绪下接受知识,团队会将每期内容整理成相对轻松摘要,以语音的形式推送出去。医生在听到语音内容之后在选择是否进入阅读更深入的内容。
目前微信平台已经初步搭建起来了,微信的运行团队还在持续的探索如何做的更好。经过与订阅医生的反复交流之后,团队认为应在下一阶段更多地探索团队与医生的互动。此外,充分利用国内的专家队伍,增加素材来源的多样性对提高平台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当然微信平台的终极目标是修筑起起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与临床医生之间的管道,让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前沿知识和资源能够真正用于提高我国的临床研究质量中。
(如需关注,请用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临床研究方法微信平台](/__local/4/5B/FC/CF72309F8542F6FC26CDCCDFA7E_9FB127CC_3A2B.jpg?e=.jpg)
201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