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9岁。发现右下后牙有洞近2年,一直未予处理,现无明显疼痛症状。
检查:46近中邻牙合面深龋,近远中根管口均暴露,无探痛;冷测、热测及叩诊均为阴性,不松动;牙龈无明显异常。摄X片示:46根分叉处阴影,近中根远中面低密度影。
治疗:试行根管治疗术,近中两根均不能获得长度,认为近中根处存在吸收,告知患者病情,患者要求拔除该牙。拔除该牙后发现近中两根远中面近根分叉处根外吸收,并与近中根管腔相通。
牙根表面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称为牙根外吸收。临床上牙根外吸收以根尖部及牙颈部较为常见,而根分叉处的牙根外吸收报道较少。
在本例中,笔者认为,由于多根磨牙的根分叉区存在着复杂的解剖结构[ 1, 2, 3 ],患者46的近中邻面深龋与髓腔穿通后,细菌及其产物通过髓室底处的副根管到达根分叉,引起了根分叉处的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的炎症导致了进行性的根吸收[4]。本例根外吸收主要发生在近中根的远中面,笔者推断,可能是解剖变异导致副根管主要偏近中,使得炎症持续刺激其近中根的远中面的缘故。
牙根外吸收是一种炎性吸收,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无有效的方法预防,且常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利于保存患牙,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阻止病变发展,修复缺损。就本例而言,可以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及牙周治疗后修复牙根缺损,但操作困难且效果不佳;或者采取分根术保留远中牙体牙根组织。
(注:摘自<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