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患交流 > 正文

康复有感

发布时间:2017-03-23    点击数:

2016年10月,我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外科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在术后的第二周开始了康复训练。尽管我曾经从事了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但在这之前,对于康复仍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这几周的系统训练、以及在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外相关资料,让我对康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亲身感受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从一名接受了康复治疗的患者的角度而言,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不再是卧床休息,康复也不再是简单地锻炼身体,医院的康复科医生对我的病情和治疗过程非常了解,并且在康复治疗开始之前对我的身体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定,并且结合我的身体情况为我量身制定了康复治疗的训练计划,康复治疗师每次训练课程都对我进行一对一指导,并且对我的训练强度进行严格的把控。通过每天坚持康复训练,从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步态等方面逐步提高,一点一点看到自己和病友们的进步,康复训练的过程不仅是对身体运动机能的提高,同时通过与康复治疗师的沟通,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建立了康复的信心。

亲身感受了康复医学的魅力,也期待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曾在2015年年底做出重要批示:“康复医学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6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这是继2010年《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后,国家又一次明确增加基本医保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30日前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发生的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这一文件的印发和实施,使得康复治疗的可及性得以提高,让更多的患者拥有接受康复治疗的机会。

然而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为满足人民群众逐步提高的医疗需求,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人才缺口巨大,并且康复教育的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要坚持“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出国学习、进修等多种形式完成康复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国内康复医学水平的发展。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常发、易发和突发老年病而造成的失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康复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康复治疗的开展将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扩展和创新。

衷心祝愿祖国康复事业蓬勃发展

患者王禄生

康复有感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