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剪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剪影 > 正文

医生札记—用心创造感动

发布时间:2014-12-04    点击数:

近日闲暇之余再次欣赏了《Patch Adams》,看完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不禁心潮涌动,感慨万千,回想医院上演的诸多暴力事件,耳边不断传来的不满和抱怨,还有那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种种医疗纠纷,原本阴霾的心灵好像照进一丝温暖的阳光,原本彷徨的心境好似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也不禁静下心来思考,曾几何时本应是协力共同体的医患之间竟成了冤家对头,而且愈演愈烈呢?

影片主人公曾因忧郁症而住进精神疗养院,虽遭受医生冷漠相待却在帮助精神病病人的过程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并成功考入医学院。他反对传统医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相反,他从病人的感情和精神上着手治疗,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无论是儿童、老年人、退伍老兵,都因为他的存在而在冰冷的病房里得到了久违的快乐,从而减轻了病痛的折磨。面对药物管理局针对他无证开药的控告,他阐述了自己对于“医生”这一神圣职业的理解,阐述了他力求为病人建立一个充满关怀和欢笑的医疗环境的愿望,以及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的决心,最终博得了法官和陪审团的认同,当全场医学院学生和他所实习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为他精彩的辩论起立鼓掌时,影片也进入高潮。

随后些许了解了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Patch在当时的医疗环境提出“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观念,是一名医生用“心”治疗病人的努力的开始,传统医学观念把医学当做一门自然科学,少了人文的味道,他的口号恰恰是凸显出“人”的概念。在冰冷严肃的誓词衬托下,他所倡导和实践的对病人的同情、全身心投入和心灵相通显得如此温暖,这些甚至与高超的医疗技术一样重要,业务技能只是我们从业的基础,真正赢得老百姓尊重的是医德。如胡大一教授所说,医学不是纯粹的生物医学,而是一门人文医学,医学界要倡导人文精神,医生一定要有为病人服务的理想。而服务精神,正如亨利福特所说,就是把自己的脚站在他人的鞋子里从而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我们想得到病人的感谢,家属的感谢,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病人,然后教导家属去理解病人,即使是家属明白,而你的叮嘱同样会让他们明白不仅他们关心病人的一切,医生同样如此,在这样的基础下,毫无疑问,家属会感激于你。要明白患者所需,走进患者内心,有效的沟通就至关重要了。

至于沟通,首先是倾听,也可说共情,詹姆斯说过,倾听是一剂良药,它能治愈心灵的创伤。患者经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耐心细心的听取患者的诉说和询问,慢慢地你会发现病人不再是向你抱怨,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向你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其次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用药和检查的目的,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费用和社会心理等,关心其就医中的不便等,留意其情绪,认知度和期望值,尽可能用些通俗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只有当我们有一个聆听的心并真正关怀患者时,才能摸触到其心灵深处,了解到他们真正的需要,才能真正帮助到人,因为人们的需要不只是药物上的医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钟南山院士说:“我做医生就有一个窍门,看完病再和病人聊一分钟疾病以外的事情,和病人交朋友。”他说,当他麻烦麻烦这个病人,病人非常开心,当自己抱着和病人交朋友的心态出门诊,这样就不累,很开心,这正是我们共求的双赢局面。

医患关系紧张也源于人的冷漠,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也包括医生,它俨然成为慢性杀手,逐步抹煞了人们的热忱。但我们不可以忽略了人性的重要,身边每个人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又或许是需要我们去关心的人。当我们以热诚来接待任何一个人时,他们会分享他们的心情和敞开自己来响应你。美国医生特鲁多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几年前第一次听这句话时我理解尚浅,但几年的临床工作,我感受颇深。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就能让病人在痛苦中得慰藉,减缓病人的紧张和惧怕情绪,从而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恶劣的行医环境,我们不可以改变外部环境,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用心交流,才能创造感动!

康复科张娜供稿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