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

首页 / 组织文化 / 正文

第二门诊部党支部2015年第一次党课报道

2015年5月15日下午4点30分,在育新老教协第一教室内,第二门诊部12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名团员,参加了育新社区党委和育新党建联谊会为第二门诊部党支部开设的党建理论课。本次党课的题目是:“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讲人是胡老师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育新老教协常务理事、曾任北京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会理事长,育新党建联谊会秘书长秦明达老师也参加了本次党课。马老师的讲课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内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如何提出来的,第二个是如何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三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达到什么目标。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如何提出来的,有三个重要时间和事件如下:

2014年5月,“新常态”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首次全面阐释 “新常态”九大特征、 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二.如何认识经济新常态

胡老师在该内容,主要讲了3个内容:

1. 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今后如何在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条件之下,以合理的速度稳步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有信心。

2. 结构新常态:对以往经济发展的三大结构工业、农业、服务业进行要优化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改变工业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问题,如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污染,通过优化升级,将中国打造成工业制造强国。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3. 驱动新常态: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创新、驱动。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根本的发展之道。

二.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到达什么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中国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两个阶段都已经过去,缺乏持续的后劲,必须转到创新驱动上。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在不增加要素投入、不实施大规模投资情况下,提高单位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阐述,我们都应该仔细学习和体会,从而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对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到达什么目标,胡老师总结了6个目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民生可改善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胡老师讲课后,老教协秘书长秦明老师传达了他近期参加北京市党校学习的精神,即四个全面: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 全面改革开放,党员要起推动促进作用。

3. 全面依法治国,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4. 全面从严治党,新党员要遵守党纪党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扩大党的影响;老党员要起传承和帮扶作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

本次党课内容全面和系统,讲课老师语言简明扼要,让听课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都能够清晰地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目标,明确了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和要求,激发了大家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并为实现“中国梦”树立起爱岗敬业的强大思想动力。

郭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