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1997年8月---200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 2003年9月---2006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2006年8月---2010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2010年8月---2015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2015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科研工作
(1)2005年“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突变检测与产前诊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种子基金”项目负责人1万。
(2)2008年“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骨干基金”项目负责人3万。
(3)2003年-2010年北京大学985行动计划临床学科重大项目基金“皮肤病防治的相关基础研究”I、II、III期。参与完成约9.8万。
(4)2011年10-2012年9月“氨甲环酸对AD模型鼠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脱落的分子作用机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资生堂DQ基金”项目负责人8万。
(5)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使用润肤剂的分子作用机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雅漾皮尔法伯特应性皮炎基金”项目负责人5万。
(6)2012年“SCCA1高表达转基因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23万。
(7)2014年申请一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防溅护眼口罩”。
(8)2015年北医三院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5万。
学术兼职
北京医学会职业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委员(第三届);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现代医学美容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激光医学美容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炎组委员
获奖情况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党支部书记(2008年);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2011年、2017年);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奉献奖(2019年)
论文
目前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著近50篇,SCI收录文章9篇.
代表论著:
(1)Duyi Guo, Hua Zhang, Shiyuan Yang, Shi Yan, Xiangbo Wei, Jiangang Hu, Xiulian Zhang, Xueyan Lu, Chunlei,Zhang, Wei Jiang*. Prevalence,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acn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1, 00:1–3. (IF:1.62)
(2)Pei-Qiu Zhu, Hui-Min Yan, Hui-Juan Zhao, Du-Yi Guo, Wei Jiang*. A novel nonsense mutation in FDPS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8;12. (IF:6.129)
(3)Hui-Juan Zhao1, Xin Zeng2, Peng-cheng Lei1, Xiao-Dan Jiang3, Xue-Min Li3, Jian-Ying Liu4, Hui-Min Yan1, Du-Yi Guo1, Xue-yan Lu1, Wei-Jiang1*. A Chinese family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 and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due to mutations in PNPLA1 and LCA5. Europe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8; 28(2):244-246.
(4)Hui-Min Yan, Hui-Juan Zhao, Du-Yi Guo, Pei-Qiu Zhu, Chun-Lei Zhang, Wei-Jiang*.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in moderate-severe acne patients.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8;8(13):1-6.
(5)WeiJiang,Ting-tingSun, Peng-chengLei, Xue-junZhu.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Acta dermato veneral. 2012:92:50-53.
(6)YanhongZheng ,CuncaiZhou, YongchuHuang, DingfangBu, XuejunZhu and WeiJiang*. A Novel Missence Mutationin SLC6A19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Hartnup disorder. Intern J Dermatol. 2009;48:388-392.
(7)Y.Wang,J.Y.Zhao,P.Tu,W.Jiang*,X.J.Zhu.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COL7A1 in a Chinese predigree with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J Dermatol Science 2007; 46(3) :211-213.
(8)W.Jiang, Y.Sun, S.Li, X.X.Chen, D.F.Bu, X.J.Zhu. Two novel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COL7A1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of Hallopeau-Siemens type. BrJDermatol2005;152(6):1357-1360.
(9)WeiJiang, DingfangBu, YongYang and XuejunZhu.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Collagen TypeVII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Dominant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Actadermatoveneral.2002;82:187-191.
(10)路雪艳、门月华、李云珠、刘静、赵暕、姜薇。氨甲环酸外用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7-19。(通讯作者:姜薇)
(11)路雪艳、李云珠、门月华、刘静、赵暕、姜薇。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2013:29:164-167。(通讯作者:姜薇)
(12)高第,黄二顺,孙婷婷,闫慧敏,尤艳明,姜薇。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一家系PTCH1基因突变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12):860-863。(通讯作者:姜薇)
(13)高第、路雪艳、李林峰、姜薇。职业性黑变病并发氯痤疮8例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1):743-745。
(14)闫慧敏、赵惠娟、姜薇。高通量测序分析红斑期酒渣鼻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皮肤微生物的分布差异。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0):991-994。(通讯作者:姜薇)
(15)赵惠娟、闫慧敏、郭独一、路雪艳、姜薇。饮食与生活习惯对痤疮发病的影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10):601-604。(通讯作者:姜薇)
(16)郭独一、闫慧敏、赵慧娟、姜薇。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两家系OSMR基因突变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2):15-18。(通讯作者:姜薇)
(17)赵惠娟,闫慧敏,郭独一,雷鹏程,路雪艳,姜薇。我国首例PNPLA1基因突
变所致一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鱼鳞病家系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408-411。(通讯作者:姜薇)
(18)闫慧敏,赵惠娟,郭独一,张春雷,姜薇。高通量测序分析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差异。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3):172-176。(通讯作者:姜薇)
(19)姜薇;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皮肤科学通报 2020;37(2)158-164
(20)郭独一,任昀,杨诗源,张春雷,姜薇;524例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的性激素和血脂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37(8):490-493。
著作与译著
参与编写 《实用皮肤病性病科门诊急诊手册》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案例选编》2006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和《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等专业书籍。